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国际化的Linux,国际化的思维

国际化的Linux,国际化的思维

相当一部分的linux用户,甚至是元老级别的人物,都不愿意承认或者还没有意识到linux是一个国际化的东西。他们在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本地化的工作中时,却忽略的linux真正能够带给他们的有益的东西。其实,需要i18n的并不是语言或者界面,也不是字体,而是人的思维。
  
  当本地的内容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文字孤岛”的效应就愈发显现出来。石器时代的因特网,全球拥有有限的资源,于是全球的人,主动地或者被动地与各个的人进行交流。那个时候,全世界的人在一起学习、创造、甚至破坏。直到我们今天一直津津乐道的linux的发展史,以及phrack杂志源代码的发放方式。人们竭尽自己的创造力通过有限的途径来传播与交流着想法。如今人们早已忘记在Usenet上交换代码来完善软件的日子,也不知道黑客们曾经将源代码的压缩包附加在ASCII编码的文章的尾部来发放。读者们再借助工具还原出二进制的压缩包来。也不会怀疑那是不是后来发明在MIME中用base64编码图片的灵感。
  
  如今的互联网早已经今非昔比。人们可以用简体中文版的XP、可以用QQ聊天、可以用网易的邮箱发邮件给新浪和搜狐的朋友、可以到粪青的网页上去抵制日货、可以在百度上尽情地“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可以在浩方上打汉化的精美的CS1.6。人们似乎已经不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了!似乎全世界互联网拥有的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全部都有了!本来技术人员可能还不满足,可是微软中国开设中文MSDN了,学术研究只到中国期刊网上去找资料,连搞技术的都不需要“出国”了。可以毫不掩饰的有这样的疑问:如果突然你得ISP的国际出口切断了,一个月内你会有所察觉吗?你已经处在文字孤岛中了。
  
  linux用户从来不会陷入这样的文字孤岛。一个优秀的linux用户每天都访问全球各地的网站,同全世界的用户交流。他们可能从德国的网站下在一个开源软件的源代码,也很可能在制作一个patch发送给一个丹麦或者挪威的作者。在IRC或者Usenet上他可能同时跟来自更多的国家的人交流技术信息。在他的电子邮件联系人中可能会有pazzi或shimomura的字样,这表示他们分别来自意大利和日本。对他们来说,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国际互联网。他们也能会尝试让linux更好的支持他们的母语,但是linux是否支持他们的母语对他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依然能够通过linux学习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当然他们也可能同时通晓几门外语,他们可以同时访问chinaunix、linuxforum(en)、itmedia(jp)。但是可能他们发现对他们有用的信息只要访问一些英文网站就可以了。chinaunix和itmedia上很多只是他们几个月甚至几年前看过的资料的译文。但是这些英文文章的作者却可能是中国或者日本的高水平用户。
  
  是的,一个linux用户常常尝试收集互联网上最全的资料,而且这个linux用户慢慢变得十分精于搜集资料。于是他在hacking一种技术时比身边的其他用户上手的要快得多。虽然在大学中他们一样上的信息检索课程。但让一个linux用户学会如何挖掘Web潜力的有可能是searchlore.org,虽然它并不支持mozilla而是推荐opera。而外人可能只会感叹“他在哪弄来那么多的东西?”linux用户最不相信搜索引擎得分词技术,他们是用百度时通常都是敲入空格分割的关键字,而不是“计算机取证学术研究前沿论文”之类的考察搜索引擎智商的词句。而且他们是用百度可能仅仅是为了关注一下国内媒体对相关技术的关注情况。更多的时间他们是用google搜索“forensic academic”之类的字样。他们也可能在google上选择语言来之搜索中文或者日本语的网页,来关注中国或者日本的相关研究的状况。最后可能要用信誉卡来购买互联网上只有概要的论文或者资料。
  
  如今的linux,已经是真正的i18n的linux。你会发现它可以很好的处理全球各个语言的编码。早期国内抱怨linux下乱码的用户可能发现,真正乱码的根源应该是windows。windows无法正常解析linux系统下用的utf-8编码的中文文件名。windows下记事本编辑的中文文件被默认保存成ANSI的格式,用IE打开默认的状态下都是乱码非要手工选择GB2312才行。最近我们学校主页改版,由于长时间使用VS从来没有考虑过编码问题。一大队的网页都是用utf-8编码而只有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使用了gb2312。而他们生成的主页根本没有声明编码格式。于是IE只能默认按utf-8来解析,导致后两个文件乱码。可以断言的是,linux在国际化的支持上已经超过了windows。linux不仅可以很好的支持本地语言,还可以很好的同时支持多个国家的语言。同时,由于linux用户都对编码有很好的理解,根本不可能犯忽视编码的低级错误。
  
  linux的各类发行版本也是国际化思维的体现。很多人抱怨linux发行版本过多,选择起来无从下手。其实,对真正的linux用户来说,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发行版本都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软件共享方式。Debian/Fedora的atp/yum,gentoo的portage,甚至一起从头DIY的LFS等等。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利用BT来发行和更新binary或者源代码的分发方式。每一个发行版本的linux,都是一个对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来传播软件、知识和文化的尝试。而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最好最为有效,看哪个非商业版本的linux影响力最大就一目了然了。同时,人们也从来不会停止对新的发行方式的探索与尝试。
  
  笔者不同意一些linux用户轻视发行版本的观点。个人认为,发行方式也是linux社区创新的一个亮点。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种发行方式导致一场软件观念的革命。而这种软件分发的创新可能为linux在桌面领域带来更大的竞争力。相反,制作相同发行方式和开发模式的linux发行版本的行为才是多余的。希望在这里能够给国内的各大的Linux发行版本厂商提个建议。如果真的想在linux社区提高影响力并且有所作为的话。不妨尝试在linux发行版本的发行方式或者开发理念上有所创新。毕竟又一个相同发行方式的linux,对linux用户是没有吸引力的,对非linux用户也不会提高linux的吸引力。当然,还有在做本地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国际化,重视建设全球的人都能够访问并交流的社区。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人才能够访问的社区。Linux Journal的一个篇文章中作者就对红旗非常反感。认为红旗的英文网页除了政府性质的口号以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Linux发行版本,是不可能吸引任何国际的用户和程序员的。作为我个人来讲,在国内出现国际化的的社区之前我是不会使用任何一个国内的发行版本的。
  
  最后,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真的要谈国际化的话,linux是最国际化的系统,linux的社区是最国际的化的社区。因为linux给你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通过设置LANG来支持你的本地语言。linux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地尝试最大最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就像李阳疯狂英语所喊的口号一样,linux让你真正的international,这才是国际化真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