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开源Linux展现“众包”的力量

开源Linux展现“众包”的力量

  “抓起手来,什么都没有,张开手,你将得到一切。”这句颇有禅意的话被红帽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实拿来形容“开源”的魅力。

  红帽戏法

  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理查德·斯托尔曼(Richard Stallman)请求打印机公司为实验室的打印机提供一份软件源代码,以便他对程序稍做修改添加一个错误通知功能,但他被告知,打印机代码的驱动是封闭的,任何人无权改动。斯托尔曼被激怒了,他认为驱动程序所蕴含的知识是许多人智慧的结晶,而这些人并非全部都是打印机公司的雇员。次年,斯托尔曼创建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旨在鼓励开放附有源代码的软件。在6年的努力后,源代码公开的操作系统平台Linux诞生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获得源代码,并在系统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

  从一开始,斯托尔曼就预见到免费的Linux能够产生一个基于服务的新市场,但直到2002年,才有第一家Linux服务厂商宣布实现盈利,这就是红帽公司(Nasdaq:RHAT)。

  Linux的发展曲线和互联网的发展曲线出奇地吻合。几乎跟网络热同时,硅谷的上空也开始飘荡起 Linux狂热。1999年8月22日,红帽成为了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Linux厂商,这次上市也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IPO之一,首日股价升幅高达 482%,随后红帽的股价曾经超过250美元,但实际上那个时候的红帽还没有拿出真正可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来自于出售红帽个人版,售价约在90元- 150元人民币之间。直到2001年纳斯达克的泡沫终于破灭,无法盈利的红帽股价一头往下栽,跌到了每股二三美元的惨状。

  陈实回忆说,那时被逼到绝境的红帽开始苦苦思索自由软件该怎么赚钱的问题。正应了那句古话“祸兮,福之所伏”,纳斯达克的崩盘此时也孕育着Linux的生机。在纳市股价大跌后,许多公司开始大规模缩减IT预算,他们发现,如果将原有的IT架构从Sun Solaris转移到IBM加Linux平台,硬件和软件加在一起可以节省下70%的资金,“More Linux”的口号开始挂在CIO们的嘴边。

  红帽终于在Linux玩家之外,发现了更具商业价值的企业用户。企业不像那些喜欢尝鲜的玩家,需要Linux每6个月就发布一个新版本,它们需要的是专业的Linux服务,他们愿意为此付费。

  2003年,红帽推出了软件订阅模式,通过不同层次的订阅服务,在订阅期内客户可以完成系统的实时更新、bug的修复、错误的更正、新功能的添加等。最早的一批企业用户来自于华尔街,比如投资银行高盛,以及互联网新贵雅虎、亚马逊和美国在线等。现在,红帽已经在全世界有了超过100万的订阅用户,持续的盈利表明订阅模式已经为用户所接受。

  集市的诱惑

  跟那些需要自己一手主导产品研发的公司不一样,Linux的研究开发主要是通过开源社区的力量,而红帽要做的事情是集成(Intergration)、质量控制(Quality Assurance)和认证(Certification),这就意味着红帽可以省下高昂的研发成本。

  1998年初,网景(Netscape)公司高层突然宣布将于1月22日开放网景浏览器的全部源代码,他们的意图不仅在于以此对抗微软公司,更重要的是,他们受到了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关于比较两种软件开发模式的著名论文《大教堂与集市》(The Cathedral and Bazaar)的影响,他们开始相信,利用公司外部的人参与开发软件是个好主意。

  陈实这样描绘一个典型的Linux应用开发过程:一个工程师有了个想法,于是把它添加到 maillist上面,他首先遇到的很可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铺天盖地的批评,甚至有人嘲笑说这是“垃圾”。但这名工程师知道,他得挺住并且倾听别人的意见,于是他会把这段code拿回去做修改,然后再拿回来看看反响如何,听听别人说如果这个问题由他们来解决会怎么样做,如此反复再三,几周后可能这段 code就能够被主流社区所接受。总之,你的问题引起的争论越多,就越有可能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凭借在开源界的地位,红帽提出的问题被Linux主流社区接受的几率很大,陈实将促进意见和改变被吸纳进主流社区的能力视为红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你能够完全跟上社区,就会节省很大的成本。因为这意味着研发的任务不需要你一个人来扛,比如一个项目,Intel投入一部分,Oracle投入一部分,红帽投入一部分,再加上志愿者,研发成本就被大家一起分摊了。”

  除了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在开发的方向上,开源软件的创新也是一种消费者驱动创新,它反映的是“群众的呼声”。而对于一些程序员来说,开源最大的好处还在于人人能够参与其中,如果你觉得系统的某个功能不如意甚至缺少所需要的东西,只要你能够写代码,就可以自己动手。这一点正是斯托尔曼当年对封闭源代码所质疑的问题:为什么打印机公司可以拒绝用户自己对产品的改善?

  “众包”潮

  埃里克·雷蒙德原本预计Linux会成为一个像立体派油画那样扭曲、不可理喻的东西,因为它的研发过程完全违背了传统的软件开发原则:严谨的目标规划,等级森严的小项目组,长时间的发布间隔。但实际上,“尽管Linux开发团体看起来有如一个巨大的有各种不同议程和方法的乱哄哄的集市,但一个一致而稳定的系统就像奇迹一般从这个集市中产生了”,他在《大教堂与集市》中这样写到。

  开源软件互动性的研发模式能否推广到软件开发以外的传统企业中去?

  “互动性的开发模式是个很大的趋势,所有的公司都看到了这一点,不仅仅只有软件公司。比如制药公司礼来(Eli Lilly)就是一个例子。”

  陈实谈到的礼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医药制药公司之一。医药制药是一个研发费用以天文数字计的行业,长期以来,它的研发模式也类似于软件开发中的封闭模式。从2001年开始,礼来资助了一个叫做InnoCentive (www.innocentive.com)的网站,现在它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

  在InnoCentive网站上,活跃着超过90,000名“赏金猎人”,他们的悬赏目标不是通缉犯,而是企业在网站上列出的技术难题,一旦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将获得1万到10万美元的酬劳,而企业则可以藉此降低研发上的支出。“创新中心”的首席科技官Jill Panetta认为,通过这些业余人士解决研发问题的做法“和传统的雇佣研发人员的做法相比,效率要高出30%”。

  《连线》杂志将这种现象称为“众包”(Crowdsourcing),按照维吉百科上最新的解释,众包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是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除了礼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比如波音、杜邦、宝洁、高露洁都加入了利用 “众包”的行列。

原文链接:http://newtest.cnw.cn/news/news/htm2006/20060926_17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