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Linux掀起商业化运动 将与Windows巅峰对决

Linux掀起商业化运动 将与Windows巅峰对决

IT经理世界
  冀勇庆 李圆/文

  2005年张先民做出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一次变动。2月,张先民毅然离开任职长达17年之久的IBM公司,出任Novell亚洲区总经理。

  如果还是从前那个被微软打得落花流水的Novell,也许张先民就不会换工作了。随着 Novell对SuSE Linux的成功收购,如今的Novell摇身一变,成了全球第二大Linux分销商,而这正是促使张先民转换门庭的决定因素。在此之前,张先民是IBM大中华区Linux事业促进部总经理。“我个人觉得Linux不管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都大有可为,而在Novell发展Linux更有前途。”

  而全球最大的Linux分销商红帽(Red Hat)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陈实现在正准备回到美国的家中过一个愉快的假期。自去年12月1日回国启动红帽的业务之后,陈实就一直没有机会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还好,两个季度过去了,他可以向总部交一份不错的答卷了:与他来中国之前的两个季度相比,红帽的业务增长了70%以上。

  如今,Linux分销商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了许多。前不久,红帽公布了2006财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6%,其中企业订阅的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与红帽的情况类似,Novell的Linux业务也取得了很快的增长;而国内的主要Linux厂商拓思林、中科红旗也宣布开始盈利。

  Linux是否已经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年代?

  蚕食Unix市场

  与全球相同,红帽在中国也是将收费订阅、培训、Linux相关咨询服务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陈实并没有急于抢夺规模最大的企业级市场,而是按部就班地一步步推进:红帽先是从教育入手,完成了在全国培训的布局,“现在我们培训的收入每个月基本上都达到了50%的增长。”同时,陈实开始频繁地与政府各部门接触,向他们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开源理念。最后,企业市场这块才开始启动,如今在证券、银行、电信等行业,红帽都有一些项目在实施。

  作为一家全球仅有950人的软件公司,红帽与客户打交道更多地是通过渠道商来完成,包括IBM、惠普、戴尔、甲骨文等厂商都是红帽的全球合作伙伴,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将红帽的产品与自有产品打包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借助他们的力量,虽然红帽的销售人员很少,做得却很不错。“去年我只用了4个人,收入却和其他动用了几十人的国内Linux厂商持平。”陈实得意地说。除了全球的合作伙伴,陈实也打算在国内发展100到150家本土的合作伙伴。

  陈实发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Unix市场都是Linux下一步分食的大蛋糕。与传统的Unix相比,Linux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例如,原来用户采用Unix平台,需要价值1.8万到50万美元的专用服务器;如果转换成Linux平台,硬件转换成本也就5000美元,加上红帽Linux一年的订阅费用是1000-2000美元,换来的却是性能的大幅度提升。于是,大批企业用户将自己的操作系统平台转移到了Linux或者Windows平台。短短的一段时间,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邮政这样的大客户不约而同地将原来的Unix平台转移到了Linux平台。

  张先民以前读的是超级计算专业的博士。在他的眼里,这种趋势同样是非常的明显。1993年他刚到国内的时候,所有的油田都在用Unix小型机来分析地层和找油。可是最近的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的油田都在上Linux。他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发现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厂商,Linux都大有好处:“现在,同样的钱,计算能力却比以前提高了5到10倍,客户当然愿意了。而且,原来用Unix的时候,70%的钱让硬件厂商拿走了,软件商只能拿到剩下的30%;而现在硬件厂商大概能拿到40%,软件厂商能拿到60%,难怪他们拼命推Linux了。”

  在其他行业,Novell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今,气象局、质检总局、人民银行、交通银行都开始使用SuSE Linux。在电信领域,Novell已经与国内某设备制造商达成全方位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Linux平台之上共同开发一些电信级的解决方案。

  今年4月,Novell还与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中标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Linux方案、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张先民希望借助中标软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拓展到更多的行业中。此外,Novell还准备在中国建立全球研发中心。

  张先民认为Linux将会在嵌入式软件领域大有可为,而陈实则认为目前Linux的最大机会还是在服务器市场。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得都还不错。

  即将到来的巅峰对决

  IDC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第4季度Unix、Windows、Linux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2.7%、15.5%和35.6%。在Unix日暮西山的情况下,Linux和Windows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从Unix向自己平台的迁移方案,疯狂地抢夺Unix留下的大笔遗产。

  随着胜利果实被双方摘得差不多了之后,正面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未来几年的企业级市场上,一场Linux和Windows的颠峰对决将不可避免。

  由于采用了GPL协议的授权方式,Linux最近深受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欧洲一些城市的政府由于顾虑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将原来计划迁移到Linux平台的计划放弃,改用Windows平台。

  陈实承认,由于有如此之多的程序员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开源软件当中,目前任何一家开源软件厂商都无法保证100%的不侵犯商业软件的知识产权。但是,红帽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开源保障计划,其核心概念就是虽然红帽不能保证产品中不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是凭着红帽在开源社区里的领先地位和对开源的透彻理解,红帽能够保证在发生侵权问题以后马上给用户更换一个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的、能够实现同样功能的模块。此外,红帽还有一个基金,专门用来帮助客户解决类似的问题。

  对于知识产权问题,Novell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去年10月,Novell公开宣布将使用专利组合保护其开放源代码软件产品。这一声明旨在确保客户能够放心选择开放源代码解决方案,Novell将在专利问题上为他们提供有力后援。

  “与开放源代码软件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其实同专有软件并无二致。”Novell总顾问Joseph A.LaSala说,“Novell致力于保护新兴的‘混合源代码’环境中的知识产权,在这种环境中专有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是共存的。虽然专利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并没有供应商使用它们来左右客户选择。我们相信客户有权根据价格、价值、安全性和服务等因素自由作出购买决策,而不应受制于知识产权诉讼的威胁。”

  IBM和微软都拥有数量可观的与Linux相关知识产权。IBM已经宣布不会提起与Linux相关的知识产权官司,而且会全力支持Linux的发展。而微软呢,态度还不明朗。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曾经给自己的客户写信,提到过Linux的知识产权隐患。

  斗完了知识产权,双方又打起了嘴仗。最近,各大咨询公司就像约好了似的,纷纷推出自己的咨询报告,将Linux和Windows的整体拥有成本(TCO)进行了比较。这些报告的结论均不尽相同,有认为Linux占据优势的,也有认为Windows略高一筹的,使得企业莫衷一是。近期计世资讯推出的研究报告,就对两种系统各打了五十大板:在应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打印服务器以及邮件服务器上,Windows提供了更为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网络服务器上,则是两者旗鼓相当;在Web服务器上,Linux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企业选择IT系统,除了TCO之外,往往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业务需求、厂商服务、风险、安全性、灵活性等;而我们这次只是研究了TCO这一个因素。”负责此次研究报告的计世资讯分析师王书贵强调。

  惠普前CEO费奥利娜-卡莉曾经说过:“不要问世界是否会被Linux主导,但要问Linux会主导世界的哪一个部分?!”对于Linux来说,与Windows竞争其实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器市场。2003年,红帽推出了自己的桌面Linux,Novell也在去年推出了桌面Linux系统。从目前来看,由于Windows在桌面上近乎垄断的地位,要想撼动其领导地位短期内不太可能。

  但是,在嵌入式软件市场微软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陈实和张先民都认为在这个市场上双方至少能够打成平手。陈实曾经在北京考察过京客隆超市,发现超市用的终端POSE机都是采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个系统就需要800元人民币,他觉得如果采用Linux的简化平台完全能够完成同样的任务,而且费用要低得多。

  位于卢沟桥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的IT部门的小张最近就非常郁闷:作为一个Linux的狂热支持者,他个人使用的几乎所有软件都是基于Linux平台的;但是他的领导却对Linux还不太放心,要求他在构建馆里的IT架构的时候一定要采用Windows平台。这种情况非常的普遍,所以Linux要挑战Windows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殊途同归

  今年3月,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和红帽首席执行官马修-祖尼克在纽约进行了密谈。据称,这次会谈是由微软主动发起的。随后,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也表示,愿意与开源公司展开会谈。“有些开源公司正在寻求商业化的收入发展模式,我们当然会和这些人会谈,看我们之间有什么共识。”

  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这两大阵营还不太可能握手言欢;但是如果说他们以前是在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上行走的话,如今的他们却已经慢慢向对方靠拢了。

  如今的Linux还是当初那个身穿长袍、头顶计算机磁盘做成的光环的理查德-斯托尔曼,这个“自由软件”运动创始人心目中的自由软件吗?还是那位年轻的芬兰程序员李纳斯-托沃兹当初开发的那个Linux吗?

  是,也不是。如今的Linux已经成了一门大生意,它引来了无数新的超级玩家加入。这些大玩家在使Linux发扬光大,成为仅次于Windows的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统的同时,也在改变Linux的理想色彩。虽然全球第一大Linux分销商红帽首席执行官马修-祖尼克仍然坚持在纽约和波士顿拜访客户的时候乘坐地铁而不是出租车,但是这改变不了他的竞争对手、排名第二的Linux分销商SuSE Linux被传统商业软件公司Novell收购的现实;不久之后,IBM向Novell注资5000万美元,并且计划将对SuSE产品的支持范围扩展到IBM所有的四条服务器产品线。

  IBM就是背后的大玩家之一。近年来,IBM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支持Linux的开发,并且计划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多达500项的软件专利技术。IBM如此不惜血本当然不是要做慈善事业,而是因为它相信一句古老的谚语“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而IBM在软件领域的头号敌人当然就是微软。对此,软件业内人士都有很清醒的认识,软件厂商BEA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庄思浩就曾经直截了当地指出:“IBM正在用他们的手指猛戳微软的眼球。”

  不要忘了,IBM本身就是一家商业软件公司,如果用户要使用IBM的五大中间件产品(WebSphere、Lotus、DB2、Tivoli和Rational),同样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对于同属开源一族的开源中间件,IBM的支持就有所保留了——当Linux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IBM发现对自己产品线有补充的中间件时,就会将这家公司收购而且并入自己的中间件部门;而对于自己的核心中间件产品,IBM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开源的。IBM为什么这样做?道理很简单,如果连中间件都开源了,也就威胁到IBM软件的核心领域了;而IBM在这个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商业模式其实都是一样的,即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拥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获取高额的商业利润,也就是所谓的商业软件模式。因此,IBM在引来开源软件这把火的同时,还要小心翼翼地防止“引火烧身”。

  对于投身于Linux的程序员们来说,工作早已经代替了原来单纯的兴趣爱好。米德尔-德伊卡伊曾经是开源运动最早的参与者之一,如今他已经是Novell公司的副总裁,领导着300多名程序员开发Linux相关的应用程序,而这些程序员大多数都在大型的商业软件公司工作。通过与商业软件的“合流”,Linux迅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但是,走向主流的代价就是它再也不是原来几位狂热的程序员手中的玩具了,甚至它的商业模式也有了一些微调,开始有点像传统的商业软件了。

  对于商业软件的代表微软公司来说,它也必须面对开源模式的挑战。几年前,微软在公司内部也成立了一个推广共享源代码的部门。据微软共享源代码计划总监贾森-马图索介绍,微软现在已经有70个软件产品采用了开源的模式,全球有超过150万程序员访问了这些软件的源代码,他们均允许查看、修改和重新发布。当然,对于产品线如此丰富的微软来说,开源是有所选择的:对于支撑整个公司核心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不会考虑开源的模式,顶多是与各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他们查看其源代码;而对于微软急切希望拓展的领域,开源就成为微软的一种战术选择,例如目前用于移动设备中的Windows CE,微软就已经开放了50%的源代码。虽然很多竞争对手在嘲笑微软这种不彻底的开源,但是当开源触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时候,他们同样无法再表现出自己的慷慨了。前不久,SUN也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Solaris的开源计划;但是这种叫做CDDLC的开源协议完全不同于目前在Linux上流行的GPL协议,因为它将为开发者提供专利保护。CDDL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开源社区和Linux阵营的集中声讨。

  当前的软件和IT服务产业,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IBM能够提供从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到最高端的IT咨询,无所不包;微软除了做平台软件(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之外,也已经在应用软件领域小试牛刀;甲骨文对PeopleSoft的惊天大收购更是打造了一家数据库+应用软件上下通吃的巨型软件公司。对于这些软件巨头来说,Linux乃至所有的开源软件其实都是他们手中的一把利器,在用坚固的盾牌看好自己的优势地盘的同时,他们都不忘祭出开源软件这把尖刀,狠狠地攻击对方的地盘。

  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源不开源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各大软件巨头的排兵布阵。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软件行业还会有更多的大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