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Linux:凭什么解除微软的“武装”?

Linux:凭什么解除微软的“武装”?


  中文版Linux给了中国一个打破微软公司的市场控制的机会,然而,这只是机会还不是现实。最近,笔者跟国内业内人士交流,谈到了普及Linux面临的几个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算是抛砖引玉吧。

  【Linux靠得住吗?】

  据笔者的经验和收集的材料看,在美国,Linux普及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安全性。有些人说,源码公开,技术人员能自己编写添加程序,从而能保证安全。这是误解。不管用什么操作系统,侵犯者总是有办法袭击。Linux核心部份公开,不管以后加什么编码,对侵犯者来说,总是比不提供源码更方便。在美国跟银行打过足够交道的人大都知道,银行在操作系统方面非常保守,如果新系统没有现有系统更有把握,银行就不会轻易更替。原因:如果出问题,那就不光是银行自己蒙受损失,而且是千千万万的储户会蒙受损失。如果各大银行认为一个系统很安全、而且采用了,那么,我们大致可以相信该系统的安全性是相当高的。这种参考方法也许太简单,但不是夸张。可是,到现在为止,笔者还没有听说谁证明了Linux比美国各大银行现用的系统更安全。

  第二个问题是兼容性。任何人都可以对Linux随时加码、有自由决定是否传递公开,对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愉快的事情了。可是,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利用新加码而制作的软件和数据就会有兼容问题,而且,多数用户不可能根据每一次新的加码而变更现有系统。前些时候,IBM等彼此多少有竞争利益的美国公司联合起来赞助支持建立一个Linux实验室,目的之一就是使Linux应用软件编制有相对集中的交流环境,借以保证兼容。这种竞争对手彼此合作的方法,对推动Linux的普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很流行“硅谷科技园”,可是,我还没有听说国内有类似美国的竞争对手联合支持Linux的消息。散兵游勇将很难解除微软控制市场的“武装”。普及新技术产品比建立“硅谷科学园”更重要,更何况,Linux不是在“硅谷科学园”里诞生和持续发展的东西。IBM公司等竞争对手合作推动普及而不是推动“硅谷科学园”的经验,非常值得参考。

  【折旧方案:推动还是束缚?】

  有说,摩尔定律证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每十八月换代。这个说法只说明了全部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企业和用户的折旧法则。没有使用者通过折旧来更新设备,摩尔定律就没有实际意义。跟其它计算机设备更新一样,普及LINUX需要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合理的折旧法规。

  折旧法则跟企业的成本效益和政府的财政法令有关。过去,美国法律规定,企业的计算机类的设备折旧年限是五年。这就是说,每一个摩尔定律周期,都有企业的三年半的滞后;两个摩尔定律周期,就有大约七年左右的累积滞后。这显然不适应网络工业新技术产品普及的需要。为此,美国国会最近通过一项法案,规定企业的计算机类设备折旧年限为两年,大大接近了摩尔定律周期。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将企业的某些折旧立法扩大到个人,例如,允许个人税务中减免更新某些新科技工具的费用,其中包括计算机应软件设备。无疑,这对保证企业和个人的竞争力,以及提高美国国内信息产业市场的需求,都是非常有利的。

  美国的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相当成熟,因而,政府折旧规定变动会发生相当灵敏的作用。比如,为了贯彻“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时期大大缩短了折旧周期,使大多数企业和整个国内市场能从折旧里大大改善成本效益。为此,国家牺牲了相当一大笔税收,因而,新的折旧法为里根当局赤字预算加进了很重的砝码,直到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联邦赤字才缓和下来。现在,美国国家财政出现余额,因而有能力允许企业和个人的计算机设备更新周期跟摩尔定律周期大大接近,剩下的是企业和个人自己有没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实力了。

  笔者看到,按照1980年代制定而至今还在执行的法律规定,中国企业的计算机设备折旧年限是八年。这就是说,每一个摩尔定律周期,都有企业的六年半的滞后;两个摩尔定律周期,就有十三年左右的累积滞后。这样的财政法律大大限制了企业及时采用新技术产品。在给Linux等软件企业优惠政策的时候,如果忽视了企业折旧等必要的法律修订,那么,就等于限制了企业采用Linux等软件企业的新技术产品。光给厂商优惠、不给用户优惠,这样的政策对市场没有意义,到头来,厂商享受的优惠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而失去意义。

  更要命的是比较。美国企业的计算机类设备折旧年限为两年,中国的为八年。这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回答说,在更新计算机技术设备方面,允许中国企业向前走一步,美国企业就向前走四步;中国企业向前走两步,美国企业就向前走八步!这是哪门子竞争啊?越接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就越明显。如果中国企业还不能享有接近摩尔定律的折旧法规,那么,如何跟快步前进的美国企业竞争?法律不允许国内企业及时和充份地利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产品,中国信息产业的市场在哪里?邻居的草地再绿,还是邻居的。出口软件等产品能挣很多外汇,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高,还要依靠本土市场和本国企业的发展。

  据笔者了解,为了赶上科学技术的变化和保证自己的竞争力,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实行自己的计算机设备折旧法则了,年限不等,但大都是现有八年折旧年限的一半左右。从财务管理角度看,这等于是企业在成本效益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牺牲;就比较来说,做同样的技术更新和为了同样的经济效益,中国企业支付的代价比率远远超过美国企业!为了保证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保证中国信息产业有充份的国内市场,笔者认为,大幅度改变折旧法规和其它不利于更新计算机设备的法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此外,对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来说,更新周期是否相对稳定非常重要,至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如此。可是,到目前为止,Linux还没有建立稳定的更新周期。IBM等公司联合支持Linux实验室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促进该系统更新周期的基本稳定,从而有利于更多企业能把Linux纳入正常折旧的轨道。在这类问题上,美国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是依靠企业的自觉自动。

  中国的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不健全,折旧法律政策过时,更多更快的折旧就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成为企业腐化的孵化器,另一个是增加企业跟政府在税务方面的冲突。就Linux更新来说,旧法规限制了市场选择,只能通过政府支持来一代代产品推动,缺乏企业的自觉自动,再加上“硅谷”热潮所代表的科学技术“特殊化”而不是“普及化”的价值观,因而,在经济发展方面很难避免重复DOS和Windows的老路。换句话说,Linux在中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不单单是软件技术问题,而且跟经济改革、财政立法和技术价值观取向息息相关。

  【中文版:中国人的问题能否真正解决?】

  在最近的Linux大会上,TurboLinux总裁讲演说,他们1992年开始采用双字节,实现了中文版的重大技术突破。这种说法跟微软公司的一样。

  双字节问题,中国早在1980年代就解决了,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科学家完成的汉字平均信息熵研究。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做双文制等基础研究,为中文数据全面管理建立理论基础。可是,这个建设被打乱了,甚至发生了一个重大误解:以为编码问题解决,中文数据管理计算机化的基本问题就解决了。殊不知,编码问题还不到信息学和数据管理计算机化的基本课题的20%。换句话说,到现在,中文信息产业地基的80%还没有完成,就开始建立高楼大厦了。

  对微软公司来说,因为它是基础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建立者,它不理解中文数据全面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该公司自以为产品汉化就能解决中文数据计算机化了,从而该公司把采用双字节和联码称作中文产品的重大技术突破,采用了兼并中文输入法的战略,刺激了“万码(马)奔腾”。那个时期,信息产业好像很热闹,结果是些意义不大的消耗。事实也证明,此路不通:微软公司的中文产品连基本的排序都会搞错,怎么能做全面的中文数据管理?前几天,笔者跟一些业内的美国朋友对所谓的多语言文字的Windows 2000做了通用的数据管理疲劳试验,结果是糟糕得很,该系统在中文方面是错误百出,甚至连基本的字符显示和Copy/Paste都不能正确完成。可是,微软公司却一直对中国鼓吹汉化和地方化的优越性,该公司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离职前,还没有忘记再次强调这一点。换句话说,为了急功近利的市场利益,微软公司不惜鼓吹和支持那些妨碍中文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试图使中文信息产业忽视自己的基础建设。

  Linux在美国需要IBM等名牌老公司的联合推动,否则是没有多大商业前途的。在中国,Linux也许找到了发展成长的土壤,可是,这跟全球范围Linux的命运有多大关系,还要观察,其中最需要观察的是:Linux能不能重新开启和促进中文信息产业的基本建设?如果不能,那么,Linux在中国的发展能够给有关公司带来若干年的利润,而对中文信息产业水平的本质提高不会有多大的根本意义。比如,眼下,TurboLinux的双字节之说、以及Linux汉化内核外核之争,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微软公司进入中国的前半截道路。就此来说,提出Linux是否会整个重复微软公司操作系统的中国过程,大概不是过火的问题吧。

  不少报刊媒体说,中文版本的Linux说明中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此,有些人问:Linux核心部份不是中国发明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哪里?这个问题问得好。Linux核心部份发明人一再声明他不会撤出自由软件,但是,法律保证了他随时采取行动的自由。再说,Linux所属的自由软件的基本法则是共享源码,所谓“自主产权”是违背自由软件法则的。为此,《纽约时报》等美国报刊发表的报导和评论提出了问题:随着Linux在中国的发展,为了利润,有关部门和厂商是否会终于违背自由软件的基本法则?简单说,Linux再发达,中国在Linux上总是没有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只有共享知识产权。

  总之,中国在普及Linux方面遇到的问题远远超过纯软件技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不但对Linux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文信息产业的基础建设、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制度改革等许多方面也有许多很实际的意义。笔者已经把砖抛出来了,希望读者大家能献出自己的玉来,为Linux在中国的有效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见解。


摘自:http://www.os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