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软件鲨鱼”是否吃过了最后的晚餐?

“软件鲨鱼”是否吃过了最后的晚餐?


“我不能成为美国的总统,因为我并不在这儿出生。同时,我不能成为中国的总统,因为我的中国话说得不够好。” —— 王嘉廉(美国《商业周刊》2000/3/6)

  从“一锅端”到“先擒王”

  经过媒体一天的猜测,在美国上周四下午传来了怀利和他所领导的兰爵管理公司急剧烈改变他们的向CA公司夺权的战术的消息。

兰爵管理公司发表公布,宣布修改他们在CA公司的董事会代理权改选投票的目标。从原来的由兰爵管理公司的十个候选人完全取代CA公司的整个董事会,改变为寻求替换公司董事会董事长王嘉廉和其他三个董事。

  这个转变是在前周五和上周一两家投资咨询机构对CA公司董事会代理权改选表态之后作出的。在美国较有影响力的“机构持股人服务公司”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Services Inc.) 在8月10日发表了他们的看法,认为由兰爵管理公司作为新董事会按照他们的计划运作CA公司,成功的机会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劝喻股东们最好还是投票给原来的董事会。8月13日,另外一家颇有影响力的、主要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有关股东投票和其它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的 “曼哈顿代理权监督公司”Proxy Monitor of Manhattan (该公司近日刚买下“机构持股人服务公司”ISS)也发表了支持CA公司现任董事会的建议。

  然而,这两家公司都猛烈地批评了CA公司,在他们的公告当中对CA公司使用了下面的词语:“可悲的企业管治”、“损失惨重的2001财政年度”、“疑点百出的会计手段”、“冒犯客户和虐待雇员”。

  “曼哈顿代理权监督公司”在其公告中说:“我们同意怀利先生所指出的,CA公司的股市价值下跌反映出不是单纯的高科技投资减缓(的影响),而是同时表明了公司管理层的笨拙与无能。”

  “机构持股人服务公司”ISS则在他们的公布中明确地指出,如果怀利不是寻求取代整个的CA公司董事会的话,就会支持他。

  在兰爵管理公司宣布修改他们在CA公司的董事会代理权改选投票的目标为只是驱逐董事长王嘉廉和其他三个他们认为最不称职的董事后,非常短的时间之内,美国最大退休金管理公司“加尔伯斯”Calpers立即宣布支持怀利整顿CA这家世界第四大的软件公司的努力。

  “加尔伯斯”Calpers公司说,怀利所输送的四个董事会候选人将会“凭借他们所强调的改善客户关系,不单只通过并购而且通过内部创新来使得公司得到成长,增加透明度和加强企业管治实践,使CA公司增加新的精力和能量。”

  怀利随后对记者说:“兰爵管理公司与投资者、管理界、和客户深入地讨论了我们的关于治理CA公司的全面的计划,我们认为,大家对我们所提出的所有观点,都抱有极其肯定的态度。这些投资者非常热烈地支持一个(由我们提出)少数候选人的方案,认为这会帮助CA公司改进它的表现,使它变得更有创新精神、更以客户为核心、以及对CA公司的股票支持有者负起责任。

  因为股票持有人是CA公司的真正主人,因此我们根据他们的意愿而提出了四个能力非常强的候选人来让他们在投票时考虑。”怀利说,他们获得了很多的支持去替换整个董事会,但是为了得到足够的支持票数,必须要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因此对目标进行了修改。

  目前,按照估算,CA公司的现任董事会得到大约35%的支持,其中包括瑞士大股东华尔特.海夫纳的21.4%、董事会成员拥有的5.9%、以及非董事会这核心雇员拥有的7.26%。(机构投资控股大约占55%。)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怀利必须进行非常艰苦的说服争取工作。

  怀利的兰爵管理公司提议要替换的四个董事会成员,除了董事长王嘉廉之外的其他三个人是:执行副总裁雅特兹特Artzt(他与王嘉廉一起创办公司)、董事会老成员Willem de Vogel、和前美国国会参议员Alfonse D'Amato。当被问到为什么公司的现任首席执行官库马Kumar不在被替换的名单之内,怀里回答说:“这是我们向他伸出的橄榄枝,表示说:‘希望你和我们的四名新董事一道为CA公司做一些好事。’”

  怀利的兰爵管理公司所提议的四名新董事候选人并不包括怀利本人在内,他说:“我们希望推举出能力最强的、最佳的和最突出的四个候选人,而我自己没有能够排上。”

  这四名新董事候选人的挑选是经过深思熟虑,瞄准了CA公司现任董事会的缺陷的,同时,不把怀利推选出来,也巧妙地规避开了CA公司、媒体和一些金融机构对怀利个人的一些批评, 这四名董事分别是:

  一、司斯.史密斯Cece Smith女士, 她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资金的主要管理人。她曾经是一家银行的董事和董事长。在财务经验方面,她曾经是美国著名财务审核公司的审计员,并且后来担任了怀利在1987年以8.4亿美元卖给CA公司的大学电脑公司的财务金融主管。她是一位具有非常丰富对公营和私营企业进行财务监督经验的持证审计师。

  二、依利莎白.温斯特理Elizabeth VanStory女士, 一位独立的管理顾问。她曾经是两家互联网公司的总裁和副总裁,以及另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主管。

  三、理查德.安耐奇Richard Agnich先生, 他去年刚从德州仪器公司退休,此前,他为这家杰出的公司服务了27年,并从1988年到2000年该公司的资深副总裁、书记和总顾问。他同时市德州仪器公司的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在该公司转化为专注于数字讯号处理和模拟集成电路业务的改革中担负了重要的责任。他是一家学院的信托小组成员和北德克萨斯州创业者联盟的主席。

  四、史蒂夫.伯琼斯Steve Perkins先生 他是去年四月被以四十亿美元出售给公司的Sterling Commerce 公司的共同创办人之一。在7年时间当中,他负责把 Sterling Commerce 公司前身的 Sterling 分部的业绩从三千五百万美元发展为二亿美元。 同时,他在后来被CA公司并购了的大学计算公司工作了十六年,其间,他参与研发、支持维护、和市场推广了大学计算公司的三项利润最高的产品,按照兰爵公司的估算,这三项产品一直都在CA公司的年度利润当中占相当重要的份额。

   怀利战果迅速扩大 PMM发出“向后转”口令

   事态的这一变化,使形势发生了重要的急剧转变。

   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投资资询顾问公司,“曼哈顿代理权监督公司”Proxy Monitor of Manhattan (PMM) 在兰爵管理公司发表公布宣布修改他们在CA公司的董事会代理权改选投票的目标之后的第二天,立即改变了他们对公司股东们投票的指导,建议他们支持兰爵公司所推举的四名董事候选人。

   这是个非常戏剧性的、非常引人注目的转变,因为刚刚在五天之前,PMM公司才发出了要股东们投票支持CA公司现任董事会的建议。

   在未来的几天之内,我们可以看到,Calpers公司和PMM公司对怀利新目标的支持,是否会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链式反应。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的话,那就是董事长王嘉廉的恶梦。

   公开影响怀利作出战术改变的“机构持股人服务公司”ISS表明,他们正在考虑是否改变他们原来发出的支持CA公司现任董事会的投票建议。

   此前,怀利已经表示过,他已经获得投资人足够支持,说他已经与数个股东会面,而且各股东的反馈良好,其中包括持有CA公司9%股权的股东、大型金融投资管理机构Fidelity Investments。 (CA公司也说他们获得了 Fidelity 的支持。)

   《纽约时报》7月16日报道,掌握着CA公司680万股的股票、占有1.7%份额的CA公司第11大股东的Paul.Wick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怀利夺取权力。

   决战倒计时

   距离8月29日的CA公司年会董事会代理权选举投票只有短短的两个礼拜了,事件也以小时为单位地逐渐进入高潮。

   两个月前,6月21日,怀利公开宣布以他所组织成的兰爵管理公司(Ranger Governance)的各成员, 在今年CA公司全部董事会成员改选的公司年会上挑战由王嘉廉为董事长的所有现任董事,希望股东们抛弃在职的董事会而选举由怀利自己作为董事长的新班子。

   怀利的指责

   在怀利所领导的兰爵管理公司6月21日的关于请求CA公司股东在董事会重选中支持他们替换现任的整个董事会的公布中,突出地列举了下列的理由来说明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个行动:

   一、 CA公司的惨淡经济表现,在2001年3月31日结束的过去五年中,对投资人的回报是-11%。 (附图:2001年8月10日的一份股票价值对比图表。绿色曲线为Nasdaq,红色曲线为S&P,黑色曲线为道琼斯,蓝色曲线为CA。)

  

二、 CA公司在财务上耍花招,以便掩盖拙劣的经济表现。

   三、CA公司一贯虐待顾客,有一个调查表明,46%的客户说,如果有可能,他们希望终结CA公司的服务。

   四、CA公司一贯恶劣对待员工,指出媒体(如《纽约时报》)所报道的具体情况。

   五、要以一组高素质的、独立的董事会成员来使得公司恢复廉正的运作和加速公司的成长。

   六、要以一种产品不断创新和出众的客户服务来代替现存的公司的恐惧与胁迫文化。

   七、停止公司目前实行的政策以便保证适当完善的董事会监督以及彻底地负起对投资人的责任。

   怀利指责王嘉廉等人的管理耽误了CA发展的大好时机,公司因此错过了高科技股的飚升,提出现在CA公司30多美元的股价仍是5年前的水平,而其他软件公司则在同期获得了171%的平均成长率。

   怀利指出,以前的CA公司董事会只是王嘉廉的橡皮图章,只会忠实地按照王嘉廉的旨意办事,因此必须改组董事会。

   怀利计划把CA公司分为4个独立的子公司,由4位CEO各自执掌,分别负责存储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及知识管理软件的开发。预计其中的前两个子公司的发展速度会非常快,后两个则以中等的速度发展。进行分拆管理的原因,是为了增强CA公司在市场中的灵活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物色可并购的新技术,和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回应。(怀利提出这么一个计划,并非出于空想。他参与创立并且在去年4月份以八十亿美元出售给公司和CA公司的Sterling Commerce 和Sterling Software 两家公司, 就是非常明显地运用这种管理办法进行运作的。美国高科技媒介曾对此作过总结。)

   同时,怀利也提出将来要让CA公司的股东们投票取消“毒药丸”防并购保护计划。因为防并购的同时,也可能保护了无能的公司管理层,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不利的。(CA公司同1990年起就实行了“毒药丸”计划,并且在今年六月份把该计划再延长十年。)

  

CA公司王嘉廉的反击

 

  早在6月30日,CA公司就以董事长王嘉廉和CEOKumar的名义,向所有股东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指出,怀利的声明是荒谬绝伦而且没有根据的,其分拆公司的计划将给CA带来严重伤害。对怀利正在引导的股东对股价不满的情绪,CA的管理团队在信中反驳道:"如果你在2001年1月2日,在高科技行业处于困境的时候投资CA,你的投资可能已经增值65%以上。有多少家软件公司能这样宣布?"CA称,自1981年12月11日CA股票上市以来,其股价表现好于苹果、惠普、IBM和英特尔等公司。去年,该公司股价表现优于苹果、Cisco、康柏、戴尔、EMC、惠普、IBM、英特尔和微软等公司。CA公司今年的股价已经增长了75%。仅在过去3年里,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的方式,CA已经向股东返回了超过15亿美元的价值,经营收入带来的现金超过40亿美元。CA提醒股东:"与很多软件公司一样,去年我们也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那不能抹杀我们的辉煌业绩。自从首次公开上市以来,CA股票的收益已经增值近13000%。"

  然而,从上面的CA公司5年股票价值变化对比图表可以清楚地看出,近年来公司的表现是非常低劣的。至于公司所说的,在今年之内CA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以上,这只不过是在去年的最后几天,CA公司的坏消息把股票价值拉到了前所未有的十八美元多一点的新低的原故。王嘉廉等CA公司的领导人却竟然能够反过来利用这个可悲的低价来衬托今年的上涨幅度,真是很有创意。同时,一九八一年CA公司上市以后的股票增值幅度累计数字,并没有什么值得夸口的实际意义。反而,把五年前与五年之内的表现作一个对比,更加显出了现任CA公司高层领导的无能。而这个正是怀利所指责的。

   王嘉廉:家长、教父和“吃腐肉的禽兽”

  王嘉廉对CA公司实行了家长式的管理,他说过,CA公司“这条龙只有一个头”,因此,CA公司的功与过都会很自然地与他联系起来。恐怕这也是怀利“打蛇先打头”而要驱逐他的原因。同时,了解王嘉廉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为什么金融投资界的许多机构会赞成从董事会里面把他换掉。

  下面是各个媒体的一些报导和评论。

  王嘉廉教父式的管理作风体现在他对待被兼并公司员工的政策上。绝大部分被兼并公司的管理人员在CA公司接手几天之内就被解雇,普通程序员也大多不能幸免。王嘉廉在解雇程序员上也屡屡创下业界记录。因此,他获得了“吃腐肉的禽兽”的称号。

   对于客户,王嘉廉也同样毫不留情。CA公司软件产品的授权政策是出名的严格。王嘉廉经常因为用户违反软件授权使用协议而起诉客户,就算是电脑工业界的巨头也不放过。1992年,联合电脑把他最大的客户之一,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送上了被告席, 控告它违约使用软件。有一个时期, CA公司成了整个高科技领域最不受人欢迎的公司,几乎所有企业的IT经理提起这名字就头痛。在与竞争者树敌方面,王嘉廉远远超过了比尔盖茨。他在用户授权方面的斤斤计较使CA公司成为最有效率的赚钱机器,每1美元的营运收入中就有联合电脑40美分的纯利润。

   CA无情的购并策略招来了极大的批评,也使公司形象受损。即使是在成长为软件业巨头之后,王嘉廉仍然试图保持贵族式的、家长制的管理风格。他很少雇佣外人,全靠他的兄长安东尼王管理公司的法律和金融事务。

   王嘉廉的强人作风使他的下属对他惟命是从。他最看重的就是下属对公司的忠诚。不管是下属、业界同行还是客户,谁要是对他个人和公司表示出轻视,他的名字就进入了"黑名单"。王嘉廉尤其痛恨的是从CA公司辞职跑到竞争对手公司去的员工。

   运用法律的高手

  王嘉廉的职业生涯与法律诉讼密不可分,不知道这是否与他的父亲(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他当过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与当律师的哥哥的影响有关。

  下面是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三月六日一期的《SOFTWARE'S TOUGH GUY》一文中描述初出道的王嘉廉的职业行为的一个片断:

“1970年,当时的软件巨人NationalCSS公司雇佣王嘉廉代表的PDA系统公司做一个软件项目。不久,CSS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与该公司产品一模一样的软件产品,于是控告PDA窃取CSS的技术机密。王嘉廉不仅否认指控,反而起诉CSS诬告诽谤。他请当时在曼哈顿一间有名的律师楼做律师的哥哥为他打官司。

   “经过冗长的谈判,双方达成和解,CSS将被仿制的软件授权给王嘉廉,PDA则需要尝付CSS的授权费用。谁知王嘉廉在付清第一笔授权费之后随即申请PDA公司破产,法庭于是判决拍卖软件授权偿还PDA债务。最后王嘉廉自己出价将软件授权买下,CSS声明反对,却毫无用处,因为CSS并非PDA的债权人。CSS的一名执行总裁说,我们花费了大笔金钱打嬴了官司,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

   我没有把美国《商业周刊》《SOFTWARE'S TOUGH GUY》 一文的题目翻译成中文,原因是,“TOUGH”一词的中文含义非常复杂微妙。这里我列出从“桑夏译王电子词典”中所查到的译意:(TOUGH) 恶棍、坚强的、强硬的、艰苦的、坚韧的、粗暴的、强横的。

   文章的副标题是:“查利王(王嘉廉)靠着肌肉打开踏达到顶峰的路,现在他希望得到尊敬”("Charles Wang muscled his way to the top, Now he wants respect")。

   坦白地说,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考虑,这篇文章给王嘉廉带来非常沉重的负面影响。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王嘉廉会为这篇文章做“配合演出”。据《商业周刊》在内文中说,这期杂志的封面照片,是王嘉廉应他们的要求而穿上晚礼服作状拍摄出来的。如果CA公司的公关部门有人曾经负责联系安排这篇文章的采写发表、以及封面照片的拍摄的话,王嘉廉确实应当重新考虑他或者她的工作安排。

(附图,王嘉廉在《商业周刊》杂志的封面照片)

   下面是媒体的另外一段报道:

   “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合作伙伴,CA总是以一种强硬的姿态出现,冲突频频发生,最好的证明就是应接不暇的官司和诉讼。有时它是被告,有时它又是原告,以致于CA的对手断言:诉讼大概是CA最重要的市场手段。虽然在法律战场上CA一向胜多负少,因为公司管层中有好几位法律天才,但是胜利的代价也是惨重的。1993年,在一份121名MIS经理的调查中,CA被评为业内最令人愤怒的供应商,尤其是其公司的产品许可惯例和掠夺性的维护和服务价格。1994年的调查中,80%以上的经理认为CA毫无改善。也正是这个时期,CA开始丢失客户,包括许多大客户,局势极为严峻。”

   人情味后面的铜腥味

  有一篇报道做过下面的描述:

“(王嘉廉)作为CEO,他对公司员工都极为亲近。作为CA的‘家长’,他希望大家对他不会产生距离。尽管公司已达到6000多人,每年还要新增1000多人,但他还是将每位新员工的名字都输入自己的电子词薄中。创业以来,他几乎干遍了公司的每一个部门,从市场到技术,从财务到传播,因此他十分了解各个部门。每年4月,他都要重组一次,将人员对换岗位。对于员工他有一种家长般的骄傲。事实上,他对员工的关心远超过他对竞争对手的关注。在福利方面甚至有点过于慷慨,一流的托儿中心,全是最好的设施,而且费用全由公司补贴。1995年,CA被《Computerworld》列为福利最好的公司之一。王说:‘这是我最引以为自豪和快乐的东西。如果你对投资何处犹疑不定,那么就把钱投到人身上吧,他们是最好的软件。’”

   然而,《纽约时报》今年3月20日的一篇报道却向读者描绘了情调不同的另外一幅图画。这篇报道讲述了下面的三个CA公司开除员工的事件:

   “Mary.Welch没有预期到自己会被开除。 2000年1月3日,她从公司接到了她的年度工作表现评审,她是一个推销员。评审里头说:‘她的表现超过了对她的预期’。因为达到了‘对部门内和部门外所作的承诺”,所以她得到了一个“突出”的评级。这是在少于一年之内她所得到的第二个正面的评价。因此,在1月16日被公司开除的时候,她简直是被吓晕了,更加让她不可置信的是,公司告诉她,她是因为工作业绩不好而被开除的,因此不会付给她离职费,同时,她的健康保险也被立即终止,除非她自己掏钱付保险费。她立即雇请了律师替她争取离职费。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Rick Sokoll 先生, 他从1987年起就已经在CA公司里工作。他讲述说,1月19日,一个他不认识的人把他叫到公司的一个会议室,他的上司的上司在电话的另一头等着他,他坐下来问了一声好,对方说:‘因为你的低劣的工作表现,我们决定立即解雇你。人力资源部门会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咔嚓’(电话被挂断)。在离职面谈中,我被告知,因为我是工作表现不好而被解雇的,因此我不能得到离职费。

   Stan Murphy, 软件程序员, 他也是从1987年起替CA公司工作,一直到今年1月19日被解雇。代表他的律师说,公司没有任何文件记载解雇他的原因,只是在解雇他的那一天才写出一份备忘录。他的律师说,CA公司在解雇他的时候违反了美国麻省的法律,其中一条是不允许雇主在解雇雇员的三十天之内终止健康保险。此外,Stan Murphy先生现在是五十多岁, 因此考虑控告CA公司因为年龄歧视而解雇。”

   按照美国企业的的惯例,成熟的大公司一般都按照劳工法,对于工作表现不理想的雇员,先给予口头或者书面的警告,同时订出如何改进工作表现的计划。如果那个雇员还是不能够改进他的工作表现的话,才有足够的理由把他以工作表现不好作为原因解雇。一个经常在劳资纠纷案中代表雇员方面的律师事务所说,对于一家正常运作的公司来说,以工作表现为原因解雇员工而没有充足的文件记录的支持,那是极为少见的。

   CA公司的劳工手册上列明,除了因为工作表现的原因之外,被解雇员工从每一年的工龄会得到两个星期的工资数额的离职费,最少不少于三个星期,最多不超过二十六个星期。

   这部分被解雇了员工说,CA公司为了不付给他们离职费,因而把经济原因造成的裁员假装成为个别的解雇。他们都采取了法律行动。

   关于王嘉廉是世界上年收入最高的公司头目的报导,全世界的高科技界无人不知。一九九八年,CA公司的三个头目,一次就获得了总数达十一亿美元的奖励,王嘉廉占了其中的六亿多美元。因此,当我们以此对照他们对于被解雇员工的离职费和健康保险的处理的手法时,就感到不寒而栗。

   关于1998年CA公司对三个头目的十一亿美元奖励,投资者进行了集体诉讼,去年11月,联邦法庭判决,王嘉廉等三人必须退回差不多其中的一半数额。然而,王嘉廉进行了上诉,他把法联邦法官的裁决称之为“荒唐”。

   在四月三十日举行的一次面对编辑和记者的会议上,经过记者的穷追猛打,CA公司的总裁才承认,一个为他们工作了十多年的人被解雇而没有离职费,可能会有问题,他会叫人复查。然而,对于宣传王嘉廉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故事,又怎么理解呢?

  论兼并发展战略

  王嘉廉闻名于业界的发展手段是“兼并”,有统计指出,公司成立以来一共进行了70多次并购。

   最大的一次失败了的兼并,是在某年某月展开的对CSC公司的98亿美元的恶性兼并。

   金额最大的、也是到目前为止最后的一次成功兼并,就是去年2月份以40亿美元从怀利的手中买下Sterling Software公司。

   因此,有评论说,这次,王嘉廉很有可能吃了一顿最后的晚餐。

   兼并真的是万能吗?兼并没有负面的影响吗?

   怀利用CA公司这几年来的表现解释,一个公司除了要注意兼并新的技术,也更要注意从公司内部进行发展。

   谁胜、谁负、谁受益

  在这场CA公司董事会代理权争夺战中,对于公司的投资者、客户、和员工来说,无论投票的结果如何,他们都一定是受益者。

  在CA公司的头头以工作表现低劣为理由解雇员工的时候,他们应当明白,为了改进整个公司的表现,同样的理由对于他们自己也是适用的。

   通过这么一场斗争,就算是王嘉廉还能够留在董事会之内,CA公司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比较认真的对待。按照怀利的指责,以前,CA公司的头头们认为他们只要得到那位掌握着21%股票的瑞士大股东 Walter.Haefner的支持,他们的董事会位置就可以高枕无忧。然而,这次的事件给他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全体股东才是公司的真正主人。公司是股东们的公司,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公司,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只是在替股东们服务。

  怀利:一个失败者、分享者和“创业者的创业者”

  许多文章把王嘉廉称为“打工皇帝”,这个称号完全也可以用在怀利的身上。

  怀利的父母是一个小镇的周刊的发行人,怀利和他的兄弟青少年的时候帮助她的父母推销报刊和招揽广告。

  在怀利进入大学的时候,他请教别人应该学习什么会有前途,答案是:工程或者商业。他选择了商业,修读会计专业。他学得非常出色,因此受到了教授的赞赏。他的一个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泰斗威廉.巴顿(William.A.Paton)所赏识的一批学术精英之一。这位教授把怀利介绍了给巴顿博士。经过谈话了解,巴顿博士决定授予怀利刚设立的第一个巴顿奖学金到密西根大学修读MBA学位。

  1957年,怀利毕业以后立即加入IBM公司工作。在那儿,他工作得非常出色,他领导下的一个只有几个人的销售办公室,业绩赛过了几十个人的另外一些销售部门。接着,当时在大型计算机领域与IBM公司竞争的Honeywell公司把怀利挖了过去。

  1963年,怀利离开了Honeywell公司,并且创办了自己的大学计算公司 UCC(University Computing Company),从事计算服务, 主要是购买或者租赁大型计算机(当时还没有微型计算机,更没有个人电脑),然后向大学和科研单位提供服务。他说:“我能够替IBM公司打开市场,我也一定能使自己的公司获得成功。”

   这家大学计算公司在1987年以8.7亿美元卖给了王嘉廉的CA公司。在经营这家公司的时候,怀利并购了瑞士企业家海夫纳(Walter Haefner) 的一家小公司,也因此海夫纳加入了对UCC公司的投资。这也就是海富纳所掌握的CA公司的股票的最早起源。

   后来,在一九六八年,怀利又成立了另外一家叫做DATRAN (Data Transmission)的公司,创造美国第一个数字数据传输网络(主要是利用微波),希望打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垄断。但是,按照怀利的说法,因为时机不成熟,这家公司失败了。他为这家公司投资的一亿美元,而海夫纳也为这家公司投入了四千万美元。

   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怀利有一次进行了类似“债转股”的操作,而海夫纳认为这是一种违规的行为,因此海夫纳把怀利告上了法庭。这事后来在1979年得到庭外和解。

   也许,我们从这里可以找到一点为什么今天瑞士大富翁海夫纳 Walter Haefner 会支持CA公司现在的管理团队的背景。

   怀利在1981年参与创立了Sterling Software 公司, 这家公司后来又分出了Sterling Commerce 公司。去年二月份, 这两家公司分别各以四十亿美元卖给了SBC Communication 公司和CA公司。

   怀利的创业投资活动涉及非常广,其中包括石油、探矿、发电、保险、牛排连锁饭店、风险投资、共同基金管理、连锁艺术品店。

   一个因为怀利向他租用办公室而认识怀利,继而参与对大学计算公司投资的股东Ben.Voth(他成为了大学计算机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在回忆过去以怀利的交往的时候,赞扬怀利在他的事业中遵循了经营事业的“黄金法则”。

   这个“黄金法则”是:“给予你的同事你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的那样的对待。”(这大概有点类似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en.Voth回忆说,怀利常常这样讲:“你把饼分切成越多份,你就会有越多的饼来切。” Ben.Voth又说,许多人都会讲这条“黄金法则”,但是他们在实践当中却没有实行。

   另外一个参与了怀利了多项创业活动的Don.Thompson先生,则把怀利称为“创业者的创业者”。( Don.Thompson 是大学计算机公司UCC的首席执行官、Bonanza 牛排连锁店的首席执行官、 Sterling Software 的共同创始人)

   据统计,多年以来,一共有三千多人在怀利和他哥哥所创办和管理的公司当中工作而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回答记者的时候,怀利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看法:

   记者问:世界上的其他一些什么地方令你感到兴奋呢?

   答:我相信,三个最大成长的地区将会是大中国地区,我指的是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南亚地区,随后的就是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 中国在1978年作出了进入市场的经济的决定,到现在为止,把国家拥有和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已经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进程上已经进行得很深入,没有任何东西再可以改变它。

(这是怀利的一张杂志封面照片)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前一些时候,笔者在《中国软件WTO首战:旗舰驶进对手渠道》一文中讨论了CA公司对中国东软公司投资四千万美元,并且有消息说王嘉廉成为东软第二大股东的事件。

   通过这次CA公司董事会争夺战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资本通过控股所具有的无可争议的力量。同时也看到上市企业游戏规则对原来创业者的铁面无情,在股权面前人人平等。

   相对于1966年就已经出道的、久战沙场的“软件鲨鱼”王嘉廉,我们东软的刘积仁董事长只能算是一个稚嫩的少儿。除非是愿意把管理权拱手奉送,否则,现在是进行清醒思考的时候了。因为不可能知道协议中的很多细节,所以很难判断东软是否已经成为鲨鱼的口中之物。平常,大家挂在口边的“引狼入室、与狼共眠、被狼吃掉”,并非是说着好玩的东西。

   CA在国内已有的6家合资公司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成功。但该公司已经将亚洲地区确定为自己的高成长区域,因此我们应当对这次CA公司改变合资为投资的行动怎样进行理解呢?最近,王嘉廉和媒体又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21世纪》:你已经从CEO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但是对亚洲市场这一块一直是你亲力亲为的,现在还是如此。这是简单的"中国情结"吗?   

  王嘉廉:我本人亲自管亚洲市场已经有六年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从我几乎隔几个月要来一趟就可以看出。我们在中国有六家合资公司,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消费市场,还是一个制造和技术开发市场。我们刚刚完成和东软的投资参股,目标之一就是要在中国做软件出口。

  正如笔者在《中国软件WTO首战:旗舰驶进对手渠道》一文中所指出的,根据CA公司和东软所发表的新闻公报,“根据协议”,要求东软以“独立的一般分销模式”来销售CA产品,这是硬性对东软规定的责任条款,而王嘉廉先生说的“通过合资合作、谋求与中国本土软件企业共同发展并帮助它们走向国际市场,是CA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承诺。”只是软性的意向,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市场运作言谈,并没有约束力和实施条款。

  从CA公司在中国的六家合资公司的运作状况和结果,我们应该不难得出一些比较实在的判断。


——版权为作者雁鸣所有,链接、转载或复制请与作者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原文参见:Chinabyte-硅谷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