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Linux成就了甲骨文

Linux成就了甲骨文


  IBM将不会让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上的日子好过,它不惜选择在对手最得意的领域予以痛击。

  2007年2月24日,在保证新开发软件能够在公开源代码操作系统Linux第一销售商红帽的版本上运行同时,IBM宣称无法保证这一情况在甲骨文去年10月推出的新版操作系统—— Enterprise Linux上奏效。这也意味着若IBM软件出现与后者不兼容,甲骨文将自行担责。而此前这家数据库老大曾明确表示,Enterprise Linux可以无缝地运行为红帽开发的软件。

  甲骨文至今没有透露有多少软件厂商已经保证它们的产品完全与自己的Linux兼容,并对外界关于“当客户在Linux上运行其他软件遇到问题时甲骨文会做出怎样反应”的疑问缄口不谈,但还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IBM的DB2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管理和Websphere中间件软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计算机网络中,因此,“蓝色巨人”的此番表态将使得那些有意转向甲骨文产品的软件买主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中的风险,而作为全球第二大数据库产品提供商的IBM,将因此挖走更多对手的客户资源。

  著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甲骨文以占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48.6%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IBM,后者的市场份额仅为22%。在刚刚过去的 2006年,虽然IBM极力追赶,但由于Linux数据库翻倍式的增长远超Windows和Unix等其他数据库,这也使得拥有该市场80%以上份额的甲骨文继续稳坐头把龙椅。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IBM的发言人声称并不排除在某一天会支持甲骨文的Linux版本,并将考察它的市场表现和客户的反映来决定是否为甲骨文的产品提供支持。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看似自留余地的做法其实是IBM为争夺数据库市场份额向“老冤家”挥出的试探性一刀。

  Linux成就了甲骨文

  今天,不少人羡慕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业绩,却鲜有人知晓5年前它忍受的煎熬。

  当时,由于一项不恰当的营销计划和陷入一起涉及收入的政治丑闻,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份额持续减少。2002年5月7日,占全球市场32%份额的甲骨文以低于对手2.6个百分点的微小劣势把数据库市场的权杖交给了IBM。这一结果导致了投资者信心丧失、客户倒戈、高层挂印出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而 CEO拉里·艾利森更是被人讽刺为冷酷无情的“吸血鬼”。

  “那是一段可怕的日子。”一位甲骨文老员工回忆说,“2月份应用软件收入总体巨滑41%后,丝毫没有要停止的迹象,这让心情降至冰点的艾利森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

  《IT时代周刊》了解到,由于Linux在处理大量数据交换的时候运行速度非常慢,在1999年推出第一个Linux平台的数据库后,甲骨文很快就实施了一项让Linux适用于大型服务器的计划。艾利森认定,虽然与主流商业数据库相比,属于开源数据库的Linux尚存不足,但鉴于超过60%的用户希望靠它节省成本的心理,这个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而甲骨文也应该由此入手才可能再次击败IBM。

  于是,甲骨文一方面继续加强对Linux性能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则把自己更多的技术力量转移到开源领域,加大对运行甲骨文数据库和其他软件用户的技术支持力度。这一做法立竿见影,很快就帮助甲骨文摆脱了困局。

  资料表明,2002年时IBM的销售额为6700万美元,远超甲骨文的4500万美元。但仅过了1年,甲骨文的销售额就猛增到2亿美元,同期IBM只有 8500万美元的业绩。到了2004年,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销售收入实现了15%的增长。其中,Linux的贡献占绝大部分,达到6.548亿美元。它的全球市场份额为41.3%,而仅有30.6%的IBM终于退居第二。此后两年间,坚持做大Linux市场的甲骨文继续拉大与IBM之间的差距,并稳持了数据库市场的半壁江山。

  “Linux成就了甲骨文。”Gartner的分析师Colleen Graham这样评价。但他同时认为,甲骨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虽然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中间件和其他应用产品,它却惟独缺少操作系统,这是最大的美中不足。

  甲骨文当然要打破这一局面。

  2006年4月,艾利森公开宣布把文件集群技术捐献给Linux开源软件计划,并于当年10月做出“对Linux提供自己企业级支持服务”的决定,而Enterprise Linux的推出,最终实现了对以往缺憾的完全弥补。

  Colleen Graham认为,甲骨文在实现对Linux的全面战略布局后至少得到三大好处:一是继续套牢老客户;二是为那些向往开源软件但又正为产品选择伤脑筋的企业投下“诱饵”;尤为重要的是,此举将有助于它进一步遏制对手。

  IBM不甘第二

  甲骨文的得意让IBM深受压力,近年来,它一直在与甲骨文进行着激烈地较量。

  在2004年5月的时候,IBM就曾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整版广告,警告市场“甲骨文将很快停止现行版本软件的支持,并要求用户购买新版本软件”。该事件也被认为是IBM与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上矛盾升级的标志。

  甲骨文在Linux领域发起的凌厉攻势,致使IBM在2004年痛失数据库市场第一的位置。2005年9月,不屈不挠的IBM又推出了DB2“商业数据库应用开发商网络计划”,以及“数据库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这两项计划都是DB2“绿色风暴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而“绿色风暴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合作伙伴将应用移植到DB2平台上,并为相关数据库技术人员,提供世界最新的数据库及信息管理技术培训。业内人士一致认为,DB2“绿色风暴计划”把矛头指向了甲骨文。

  按照以往双方在数据库市场上你追我赶、轮流坐庄的旧例,IBM自信能很快再次掌控局面,不料在2006年第2季度结束后,情况非但没有太大改观,反而呈现出加剧趋势。在这种情势下,2006年7月14日IBM发布了代号“毒蛇”的新版数据库——DB29。

  据悉,DB29包含了250多项世界领先技术,是750名科学家的工作结晶。它能使企业对存储硬件的需求减少40%,是业界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IBM负责数据库服务器业务的副总裁鲍勃甚至表示:“出色的DB29肯定会引起甲骨文客户的极大兴趣,从而把他们重新拉回IBM旗下。”

  事实也证明,“毒蛇”的问世为IBM重新赢得了更多的目光。

  仅以中国市场为例,2006年第3季度甲骨文与IBM所占数据库市场的份额分别为39%、26%。与2005年同期相比,甲骨文的份额有所下降而DB2 获得了增长。由于新数据库版本或新特性常被作为吸引新用户的重要手段,随着IBM广告的狂轰滥炸,用户向DB29倾斜的迹象也日渐明显。此时的数据库市场已经开始朝着IBM的预想发展。

  但好景不长,仅过了3个月,甲骨文就发布了Linux系统。鉴于再出新品已经不大可能,无奈之下的IBM只好给那些可能选择甲骨文产品的用户施加压力,即宣布自己的软件不再支持对手的新系统,试图以此来削弱甲骨文Linux系统造成的冲击。

  分析者的担忧

  可以看到,在IBM大做IT服务文章的最近几年,甲骨文也并不急于推出新产品和对手抗争,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对已有产品的完善上。自2004年数据库 Oracle10g发布以来,甲骨文始终坚持对这一版本进行修正。它在2005年发布了Oracle10g的Release2版本;而2006年还在服务方面进行了包括使用HTMLDB技术重构自己的技术支持站点Metalink、修改用户注册和激活方式在内的一系列调整,不但刺激了市场需求,也使得它在业界成功地树起了不弱于IBM的服务商形象。

  对于两家公司的一系列举措,华尔街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甲骨文还是IBM,它们都在寻找对手的敌人,并积极与这些厂商合作。

  据知情者透露,甲骨文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与全球最大的Linux系统供应商Sun公司达成一项协议。后者同意在自己高端的Unix服务器产品中捆绑甲骨文数据库软件,并对付费客户进行部分补贴。同时,甲骨文还成为Sun公司Java产品的最大分销商,合作期限为10年。而IBM日前则针对甲骨文频频涉足中小企业数据库市场的事实,联手Novell和AMD公司发布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低成本解决方案”——Informax数据库。

  尽管IBM与甲骨文的争夺无法避免,但还是有分析人士对此表示担心。

  首先,由于开源数据库深受市场欢迎,而Linux平台又是最突出的代表。对IBM而言,它威胁不支持甲骨文Linux系统的做法或适得其反,从而把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Gartner在200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把业务转到Linux平台上来。报告甚至还提出这样的观点:甲骨文近几年来在Linux上所做的努力更多是出于用户需求,用户的推动让它的技术进步“十分自然”;相比之下,IBM在商业数据库上的不遗余力则凸显企业力量对技术的单方面影响,其中优劣亦是众说纷纭。

  其次,在相互竞争之时,IBM又该怎样做才能防备其他竞争对手坐收渔利?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MySQL,通过销售极具价格优势和易于运用的数据库产品,逐渐受到了那些寻求小型和廉价数据产品的公司的欢迎。这家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去年的收入较同期增加了一倍,达到1200万美元,且现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同时,软件巨人微软在数据库市场上也上演了一出“穷光蛋到百万富翁”的好戏。如今,凭着将近20%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微软在大型数据库方面的实力已不容小窥。

  利益之争,永无妥协。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日益复杂的市场,IBM的复辟道路注定充满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