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Unix体系的源程序大多是可以任意流传的。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IP就是产生于那个年代。在那个时期,人们在创作各自的"程序作品"中享受着从事科学探索、创新活动所特有的那种激情和成就感。 那时的程序员,如同作家一样,急于"发表"自己的程序作品,并不专注于保守"机密",以换取钱财。
1979年,AT&T宣布了Unix的商业化计划,随之出现了各种二进制的商业Unix版本。于是就兴起了基于二进制机读代码的"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使软件业成为一种版权专有式的产业,围绕程序开发的那种创新活动被局限在某些骨干企业的小圈子里,源码程序视为核心"商业机密"。这种做法,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商业软件,极大的推动了软件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批软件巨人;另一方面,由于封闭式的开发模式,也阻碍了软件业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由此,人们为商业软件的"BUG"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84年,Richard Stallman面对程序开发的封闭模式,发起了一项国际性的源代码开放的所谓牛(GUN)计划,力图重返70年代基于源码开放从事创作的美好时光。他为保护源代码开放的程序库不会再度受到商业性的封闭式利用,制定了一项GPL条款,称为Copyleft版权模式。
1987年6月,R..Stallman完成了11万行源代码开放的"编译器"(GNU gcc),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89年11月,M.Tiemann以6000美元开始创业,创造了专注于经营开放源代码"CygnusSupport"(天鹅座支持公司)源代码开放计划。(注意,Cygnus中隐含着gnu三个字母)。Cygnus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终获得成功的一家专营源代码程序的商业公司。Cygnus的"编译器"是最优秀的,它的客户有许多是一流的IT企业,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微处理器公司。
1991年11月,Linus Torvalds写了个小程序,取名为Linux,放在互联网上。他表达了一个愿望,希望借此搞出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来。这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在互联网上,Linux刚一"露头",便被广大的牛羚计划的追随者们看中,全部上阵,七手八脚,把它"加工"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叫做CNULinux。
1995年1月,Bob Young创办了RedHat(小红帽),以C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称为Linux"发行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上是一种创举。Bob Young称:我们从不想拥有自己的"版权专有"技术,我们卖的是"方便"(给用户提供支持、服务),而不是自己的"专有技术"。源代码开放程序包括各种品牌发行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Linux的普及和应用。 更多内容请看Linux安全应用宝典 Linux防火墙 Linux服务器专题,或
(出处:http://www.she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