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Oracle宣布支持Red hat Linux,11月2日,MS宣布与Novell结盟,共同支持Mixed-Source(“混源”)业务。包括早期Oracle或Sunsystems企图兼并SuSE或Novell。
这一切,均是在意料之中的,犯不上产生什么“悲愤”。这说明在开源运动(opensourcemovement)的发展和冲击下,MS、 Oracle等私权软件企业确实感到害怕,需要改变策略。MS的CEOSteveBallmer曾说,目前微软的三大劲敌,分别为开源运动、Google (广告商业模式) 和(数字版权管理DRM)。我过去曾谈到两点:①开源与微软竞争激烈,开源将打破微软的软件垄断,迫使其降价、提升品质和改进服务(甚至改变其发展策略与 商业模式);②开源的LAMP架构将与闭源的J2EE架构、.Net架构形成三角鼎立、相互竞争、相互穿插的态势,但从现实需求出发,也可能出现一种混生 (Mix)的过渡架构。MS被迫与开源合作,由来已久,如Windows与Firefox配套(IE5的安全问题确实太严重),Windows与 Apache、MySQL配套;近年来,MS出钱给开源企业Xensource,要求Xen为MS开发开源虚拟化技术供MS使用;又如MS通过支持法国 AztecSoft公司开发转换器(convertor),间接支持开源文档格式(UOF);再如MS为支持WAMP(被迫),向Zend提供资金支持, 使用PHP编程语言。
MarkShuttleworth此次(11月1日-11月3日)访华,我应邀与他深谈三次。我认为Ubuntu所以成为自由/开源运动耀眼的 新星,主要依靠的是其策略与实力,我归纳三点:①Ubuntu吸收了Debian社区卓越、丰富的资源,②Ubuntu聚集一批优秀的开源技术人才, ③Mark本人的魅力和作为。至于说Ubuntu是“完全免费的自由软件”,我认为这里有宣传炒作成分,Ubuntu执行GPL协议。必须指出,早期 GPL是在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两种概念激烈争论后,“自由”向“开源”妥协的协议。说Ubuntu“全部软件程序”或“文档”是免费的,这是对的,但其 “软件服务(包括支持)”是要收费的,所以不能说Ubuntu的“全部软件”都是免费的;按GPL规则,Ubuntu与其他开源软件一样,其全部源代码都 是可以自由使用、自由修改、自由发布的,并未见Ubuntu还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我们学习开源文化或开源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说Ubuntu提出什么 “善待他人”等等之说,我认为也可归纳在开源理念之中,我也跟Mark说清楚,光靠这样“说教”的精神,是难以“独领风骚”的。我在与Mark深入讨论中 明确如下一点,即Ubuntu的社区版,全部源代码是公开的,源代码的配置、其间的关系以及顶层设计并不公开。
我认为,开源运动发展到今天,并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找到与其相适应的商业模式,作为其支持。任何贬低商业模式对开源运动的作用,或模糊开源特 征与商业模式界限的言论,都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正确的理解应该是:①开源软件的发展需要商业模式的支持,②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不同于私权软件的商业模式, ③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不改变开源软件自由、开放的特征,④开源软件的“软件程序”是公开、免费的(工程化实现技术是不公开的),“软件服务”是要收费的, ⑤各种不同的开源软件商业模式在优胜劣汰发展中正在趋于成熟和在大方向上逐步统一。
我不赞成把当前Linux分成三派,即主流派(以FSF和Ubuntu为代表),开源派(以Redhat和Oracle为代表),商务派(以 Novell和MS为代表),这样的分法不科学;我更不赞成把私权企业Oracle、MS与开源企业Redhat、Novell混为一谈。
我历来赞成提倡开放标准和互操作性(不赞成盲目搞“兼容”)。我们要警惕MS搞单向互操作,在采用虚拟化技术上,在采用ODF时,MS都搞单向 互操作。MS与Novell合作,联合宣布:双方进行深层合作,共同提高Windows和Linux平台的互操作性。我很担心这还是搞MS单向的互操作 性。
关于Ubuntu推出“瘦客户机”模式,我觉得不能一味吹捧。关于“瘦客户机”与“胖客户机”之争,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瘦客户机”概念似未占 特别优势,Ubuntu也未跳出历史上“瘦客户机”概念的范畴。我觉得真正要与微软在历史上形成的、十分强大而丰富的桌面环境中的应用软件作“全线对抗” 是有难度的,选择“瘦客户机”或选择“定制、半定制模式”是桌面Linux避免与Windows应用“全线对抗”,实施有效竞争、重点突破的重要策略。
我对开源运动发展的担心不在乎MS或Oracle有什么动作,而在乎:①开源运动内部可能出现分裂。RichardStallman与 LinusTovalds关于数字版权管理(DRM)/GPLv3之争,就有可能导致内部分裂;②开源运动要考虑如何从“对空炒作”中摆脱出来,在分布于 全球的志愿者从事开源社区“集体开发、合作创新”机制基础上,探讨集聚开源精英人才的方式(使这批人才不再处于分散自流甚至流失的状态),以“实力政策” 来把握开源运动潮流发展的主导权(Ubuntu、Redhat、Goolge、OSDL等组织均试图这样做,但不一定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