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开源软件挡了谁的路了?

开源软件挡了谁的路了?

作者:小刀马 | 原始出处: 博客专栏

  日前,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报告明确提出“反对政府直接支持或干预任何形式的软件商业模式”,并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历数开源模式不值得政府支持的理由。因为这是软件行业协会的一个公开研究报告,因此一问世,就引来一片问责声,事实上,作为一个行业协会,直接把焦点引向政府对软件模式的“干预”或者“偏向”上,显然这样称有失严谨。对开源软件的支持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大的非议呢?究竟开源软件挡了谁的路了?其实从政府采购的选择来看,我们就能发现,谁对开源软件“心怀不古”了。
  报告称,在国际间交往,中国软件产业最让人头痛的问题是知识产权,作为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前副司长的陈冲曾断言,如果软件知识产权的问题解决不了,中国软件产业没办法发展。“合理地利用知识产权和创新,把我们的企业做大才是正途。”对此,其实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国产软件产业在知识产权方面为什么会陷入被动?是因为开源吗?显然不是,正因为国际巨头在软件行业中的地方太强大了,因此也很难给国产企业立足的空间,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在基础软件产业上有所作为的话,那只能是处处受压制和剥削。基础软件企业的活络是建立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和创新。

  其实,国际巨头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既有优势,阻挠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大大强化了软件专利保护后,跨国公司拥有的大量软件专利对软件业的所有后来者(包括开源软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于这种威胁,在欧盟已经引起了重视,中国有关部门也应从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予以高度关注,及早通过立法加以防范,使中国软件业(包括开源软件)的创新不致被软件专利所扼杀。

  如果没有开源,那对基础软件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明确表示:软件界的实际情况是,今天的开源软件已经广泛地融入商业软件,尤其是在中国,开源软件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国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Office等共性应用软件,大多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的,有的也是因为有了开源软件,有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需求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可以说,没有开源软件就没有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基础软件,开源软件已融入中国软件业,而且这种融合将愈来愈深。

  尤其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政府采购,以前无论是在操作系统还是办公软件方面,我们选择的余地很窄,基本就是微软的产品,而且几乎是天价。而随着我国自主的相类软件开始成长起来,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政府采购选择的余地大了,微软的产品价格也有了商量的余地,不仅价格降下来了,而且还可以再搞价,而这在以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显然,没有国产软件的崛起,就没有今天这种局面的出现。

  其实,不仅仅是我国,现在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推广开源软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巴西、秘鲁等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推广应用Linux,并将Linux纳入政府采购的一揽子计划。而且,一些跨国公司也非常重视发展开源软件。目前,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得到了HP、IBM、Sun、Intel、Novell等几乎所有的世界各大计算机软、硬件厂商的重视和支持,他们纷纷启动了开发和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项目。

  政府对开源软件的支持有什么不对?软件协会表示对于软件,尤其是商业软件应该由市场去选择,这种话乍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可是仔细一琢磨却不是那么回事,倪光南举了一个明显的例子就让我们明显看出其中的问题在哪里了。“中国的纺织品是靠价廉物美而畅销海外低端市场,根本谈不上什么垄断,但发达国家却要加以限制,不允许‘由市场来决定'”。为什么这时候不说让市场来决定了?因为谁都知道,如果单纯地由市场来决定的话,我们的纺织品将可以统治多少份额?而国外巨头的软件何尝不是如此强势,全由市场来决定可以吗?可行吗?

  另据中国开源组织负责人陆首群介绍,西方国家在软件巨头公司还没诞生时就广泛使用各种版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但中国的IT产业起步比西方差不多晚了20年,我们对个别跨国软件企业的垄断形成强烈的依靠,这时就不能让市场决定一切。陆首群认为跨国软件巨头已经足够强大,中国所有软件企业加起来都难以与其抗争,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并不公平。显然,这时候是不可能讲公平的。

  国内市场并不应该如软件协会说的那样,对开源不支持,或者不偏向,其实应该是加大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开源软件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源软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