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当企业的目光还停留在这样的讨论时,市场、利润、竞争力仍是解读其本意的关键词。他们中不乏成功的企业,但距离像IBM这样“伟大”的企业,仍然缺少的是“卖思想”。2006年IBM新春记者招待会上,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再度把“协作创新”定为IBM未来发展的核心,在向IT业界传递这种“思想”的同时,总能在转型中创造奇迹的IBM让我们有了更多期待。
解读新政:协作+创新
2月28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在京宣布其IBM中国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并首次向社会全方位完整展示了面向金融、电信、政府、零售、医疗、制造等各行业客户提供的创新平台。这一平台融合了全球最权威的行业、技术专家思想,并以顶尖的软件、系统科技和架构进行打造,为中国各行业创新规划了一幅完整的图景,同时也意味着IBM以“协作有道,创新无限”为主题的战略变革加快了推进步伐。
三年前,IBM就首次将“创新”纳入其战略发展的字典里。而在出售其PC业务之后,向全方位的IT服务供应商转型的需要更迫使他们对“创新”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此,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周伟焜认为:“企业需要有更快的速度来跟别人寻求差异化,单说成本低不够,说把低成本移到中国、印度做不够,一定要跟别人有差异化,其中惟一的方法是创新。”
为了证明创新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周伟焜还特别把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的“全球CEO调查”中的一些针对中国的发现与各界进行分享。在这次调查中,60位中国CEO参与了访问,话题主要围绕CEO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战略分析,结果显示超过50%的主管人员创新的能力。而对比去年3月份麦肯锡对全球9300多人员进行的题为“公司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的调查,人们普遍认为按重要性依次为:人才、基金和移动存储等。事实上,从技术到商业模式,从企业到政府,一股创新的旋风正席卷全球。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叶天正认为:“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要想再突破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投资会越来越大,简单的事情已经被人想完了、做完了,要再想在上面创新越来越难。”在IT业界普遍陷入“创新危机”的环境中,IBM又将如何突围呢?细心的人从此次大会上可以发现, IBM在“创新”前又加上“协作”二字。如果前者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后者就是其眼中的解决之道。
在一份有关“协作处理”的白皮书中,IBM做了这样的阐述: “目前,两种不同的趋势正在推动协作处理的兴起:首先,为了能够支持一个全面实现了随需应变运行的组织,我们需要支持思想、见解和经验的实时交换;其次,技术功能的发展可支持在协作者之间进行丰富的数字信息交换。”换句话说,随着IT与业务的结合日益紧密,随着用户对IT投资的认识趋于理性,随着IT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瓶颈效应突显,营造一个更为开发、协作的氛围将把部门内部的创新扩展到整个企业内部,甚至行业共同体和客户之中。
战略调整:从随需应变到协作创新
回顾IBM的发展历史,似乎每一次他都能敏感的把握企业对IT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并成功转型。
第一次转变出现在40年前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企业需要更高性能的硬件设备来解决他们关心的某个产品或技术问题,IBM推出的不同类型服务器,例如高度集成的小型机AS400以及PC服务器等,正好满足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
第二次转变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电子商务浪潮出现之前,又是IBM首先意识到电子商务将使得IT日益广泛的融入各类企业的业务运作过程,并大大提升传统企业的竞争力,在他们的倡导下,电子商务伴随着互联网迅速成长。
第三次转变中提出的随需应变曾给一度低靡的IT产业带来了希望之光,他重新诠释了IT与企业业务的关系,而自身也逐步实现由卖产品到卖全方位IT解决方案的过渡。
“协作创新”的提出也可以视作第三次转变的延续,对此IBM 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市场营销总经理徐淑燕解释说:“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为获得灵活应变的运作能力,企业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甚至整个供应链间,协同处理,共享资源。客户所关注的 IT 核心已经不仅仅是单个的技术或产品,而是希望用整合简化的 IT 系统实现随需应变的业务转型。这一需求势必引发IT 基础架构的又一次变革,或者说一个协作处理的时代已经来临。”
10多年前让大象起舞的郭士纳曾对IT行业开放协作的趋势大胆预言:“我敢打赌,未来芯片速度、软件版本、专有系统以及其他类似的东西都会衰亡”,10年之后这已经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那么,当IBM将“协作创新”提到战略的高度时,预示着又一场IT业界的变革暗流涌动。
动作频频:内外兼修加速转型
周伟焜先生对协作创新的具体领域解释说:“有六个领域可以带来创新无限,它们是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管理跟文化的创新,政策和社会创新。”这些领域的又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即企业内部的协作创新和企业外部或者企业之间的协作创新。对此IBM一方面推出面向其客户的协作生态系统,致力于部门间及部门内的协作创新,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与客户、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和 IBM 业务合作伙伴间的协作创新平台,加快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前者包括:IBM System z9、 网格计算、IBM System Storage 和 TotalStorage、IBM System p5、IBM Virtualization Engine和Cell Broadband Engine 处理器。以System系列为例,它打破了现有UNIX/Linux最佳平台的POWER架构和x86架构系统平台界限,正如IBM System p5产品部大中华区总经理姜锡岫先生所说,体现出“IBM不断协作创新和自我突破的实力,为客户体验科技未来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后者包括Blade.org、POWER.org、Power 体系结构、IBM iSeries 创新宣言和深度计算学院的建立。例如, IB协同处理器、存储、网络、中间件以及其他领域的原厂商共同成立一个 Blade.org,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协作性的组织和开发人员团体,加速扩张刀片服务器解决方案以及刀片服务器生态系统的形成。又如,2004年12月于北京宣布成立的Power.org,致力于通过协作创新,推进Power微处理器技术及其应用。联盟自成立以来,已经吸引了40多家业界重要的厂商加入,包括半导体制成和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部件开发商,系统和软件IP提供商以及OEM厂商。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IBM加速将构想与技术融合到突破常规的解决方案中,包括工程与技术服务、半导体加工厂解决方案、定制芯片解决方案、用于密集运算的深度计算解决方案等。
达尔文曾对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则做出解释: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从随需应变到协作创新的IBM一定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也必将以行动为这条法则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