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美抛出中国科技威胁论 打出技术间谍做幌子

美抛出中国科技威胁论 打出技术间谍做幌子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易强

  国会山智囊的一份报告,透露出美国对中国科技力量崛起发自内心的恐慌,“国家安全”甚至是“技术间谍”,不过是幌子

  虽然美国的驻华使馆、教育机构都高调表示欢迎中国留学生,但在11月,很多打算留 学美国的中国学生——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还是开始把目光投向欧洲。

  让这些学生忧虑的,是最近的一条消息:美国政府将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人及其他外籍人士在美从事高级研究”。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预计在几周内,美国商务部将回应“限制外籍人士参与高科技工作”的要求。

  欧洲也绝非“乐土”,英国方面传来消息说,英国将采取新的移民政策,提高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的入英门槛。

  “中国威胁论”的科技版本就此出台。其公开的理由是“国家安全”,甚至是对“技术间谍”的担忧。这不过是幌子,来自华盛顿的一份报告,透露了它真正的忧虑——对中国不断崛起的科技力量的莫名恐慌。

  中国向前跳了一大步

  本周公布的这份报告来自华盛顿的一个智囊机构——哈特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向前跳了一大步》。这份112页的报告,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科技及军事竞争力。

  哈特森研究所是华盛顿著名的智囊机构,主要向国会议员提供政治、金融、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调查报告,为其在法律的制定上提供说辞。

  之前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时,这一机构的研究员们就发表文章,从所谓“国家利益”出发, “反对来自中国公司的收购”。

  “过去三十年,我们对日本最感兴趣。但最近,中国开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报告的序言中,哈德森研究所的CEO凯尼斯·温斯特如此写道。

  报告称,在科技及军事等方面,中国已取得很大进展,开始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因此,美国应调整策略,以确保其领先地位。这些措施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视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中国的FDI以及调整移民政策等方面。

  这让“限制外籍人士参与高科技工作”的腔调看起来“有的放矢”。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就公布了一项措施,对来自中国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采取限制措施。

  这项引起了广泛争议的措施是:来自“受限国家”的理工科留学生、外籍研究人员,必须向政府申请许可,才能使用科学仪器。否则,连最基本的计算机系统,甚至是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无权使用。

  国会曾有激烈争论

  对中国科技研发的评估,在十几年前,国会山就曾有过激烈争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大可能赶上美国”。但中国最近在科技上的表现,让国会议员和白宫官员们,开始反思其立法及执行的“失误”。

  在其报告中,哈德森研究所重点提及的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中国未来几年将发射100颗卫星,从而形成全球地面观测系统;其二是自主研发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其三是能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龙芯二号芯片问世。

  另外,中国在纳米及生物技术领域的表现,也让美国科技界感到压力。

  2005年2月,“未来美国创新特遣部队”曾发布一个报告称,中国已经在纳米技术上投入巨资,而且在一些领域已经领先美国,在生物科技领域则进步神速。

  这个“创新特遣部队”由28个学术机构、私人机构以及一些知名公司组成,包括美国电子协会、美国物理学会、材料研究学院,英特尔、朗讯和以及微软等世界性公司。

  到了2005年年底,尤其在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之后,美国国内对中国科技力量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科技威胁论”便甚嚣尘上——虽然美国官方不住地向中国拱手道贺。

  反思科研投入不足

  根据哈特森研究所的这份报告,在1995年的时候,在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支出上,中国仅是美国的1/10,欧盟的1/7,日本的1/4。

  就是从那年5月开始,中国正式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报告称,自此之后,中国的R&D支出,每年的增幅都超过20%,而美国的R&D年增幅是6%,欧盟和日本是5%。到了2005年,中国R&D支出已达到美国的1/3,欧盟的1/2,并超过了日本。

  中国在不久前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则强调了“自主创新”战略。报告认为,在未来5年中,中国R&D年增幅将继续保持15%左右。因此,“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将进一步缩短距离”。

  “最近2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物理科学和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下降了1/3。”在最近一次关于美中关系的听证会上,参议院议员麦克斯·温鲍克斯说,“我们应该扭转这个趋势。”

  麦克斯说,在数学研究领域,前29个工业国家中,美国排名第24位。

  “未来美国创新特遣部队”则警告说,美国在基础研究和劳工培训方面的投资已经停滞。在全球发展新技术、新产业的竞赛上,从西欧到东亚各国已经加速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力保NO.1地位

  据《财经时报》了解,在2005财年的预算中,布什政府增加了2.7%——大约1.32亿美元的支出,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用于支持基础科研、科学教育的发展。预算总额达到56.5亿美元。

  但是,在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看来,这还不够,他们觉得至少应该再增加4400万美元,达到57亿美元的水平。

  白宫和国会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在基础科研和教育领域,保住NO.1的世界地位。一如“未来美国创新特遣部队”所说,基础科研和教育,对美国未来的竞争力是重要的。

  目前,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约为300万,数目与美国差不多,而且更集中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以工程领域为例,2005年,中国的在读大学生要比美国多出6到8倍。

  “在十年前,美国的博士工程师的数量是中国的3倍,但现在中国已经反超美国一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一位研究员发出感叹。

  而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强调说,这些数据仅仅限于中国国内授予的学位数量,不包括在欧美以及别国授予学位的数量,“许多在这些国家得到学位的工程师,最后都回到了中国”。

  美国的一项统计数字说,2003年全美颁发的博士学位中,有7%授给了中国学生;而中国留学生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全美留学生总量的10%——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些留学生回到国内之后,在科技领域,都会成为对美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