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已经成为第二大软件巨头,而它的“软化”道路不仅仅只会给自己带来改变
采访·撰文=徐昊
数字商业时代讯 当蓝色巨人由“硬”变“软”的时候,似乎并没有立刻释放出夺目的光彩。今天,人人都知道比尔·盖茨是全球首富,世界上最挣钱的软件公司是微软,但第二大软件巨头是谁呢?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是庞大的IBM——如今,IBM软件业务的营业收入已经接近150亿美元,仅次于微软。
作为深不可测的IT巨头,IBM是整个业界的精神领袖。但由于它过于庞杂,曾经数次让自己最先掌握的充满商机的新产品新技术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走——如PC和移动通信产品,捡了这个漏的企业却因此而发了家。作为一艘历经风雨和时光洗礼的巨轮,IBM有时步履缓慢,令人着急。但它却有无可替代的高明之处,那就是能看准并把握到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成为一个实际上的“领导者”——最好的证明就是在IBM打出“随需应变”的战略口号之后,其他所有的IT企业基本上是以此而衍生出各自的推销口号,因为他们发现,没有比这句话说得更到位的了。
尽管如此,IBM向软件业的转型目前还没有结出一个像微软一样“舍我其谁”的果实。或许“大象”的步伐更重要的是“沉稳”,从1995年构建IBM软件集团到现在,10年后的IBM软件仍然在“布局”。但谁能说它不会继续引领IT产业的下一轮高潮呢?
以并购“软”扩张
今年,IBM的市场宣传一直围绕着“软件十年”的主题而运转。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IBM依然是“硬件”企业。“当IBM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商时,知道这个事实的人并不多。”IBM大中华区副总裁、软件集团总经理宋家瑜笑着说,“联想宣布并购IBM PC部门的时候,我在北京的亲戚以为我也要加盟联想了。”的确,国内的业界人士一直关注的是IBM在硬件尤其是大型主机领域的利润,而其实从1999年起,IBM在中国软件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悄无声息地排到第一名。由于IBM不愿意透露其软、硬件销售的比例,想搞清楚其软件方面的具体实力不是那么容易,但软件业正在给IBM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已是不争的事实。
IBM卖掉PC业务,反应出的正是其转型软件的决心。当全球航运业巨头马士基旗下的子公司Maersk Data和DMdata被IBM并购时,IBM在服务和软件领域的并购已经超过了180亿美元。正是采用并购的策略,IBM在为自己的软件帝国一块一块地“拼图”。
1995年,IBM宣布将从前各自独立的软件解决方案、个人软件产品和网络软件部门合并,组成软件集团。这是IBM软件品牌对内的一次大整合。此后,围绕着软件战略的收购行动持续不断地展开。1995年,IBM缔造了软件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斥资35亿美元收购Lotus,填补了IBM在软件领域的空白产品线。2001年,IBM花10亿美元收购了业界三大数据库之一的Informix,使自己在全球UNIX数据库市场所占的份额从18%升高到29%。2002年12月,Rational又被IBM以21亿美元收入囊中,IBM拥有了自己的软件开发工具平台。到2002年6月,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将IBM列入了软件股板块。直至今年,IBM以11亿美元并购了数据整合软件制造商Ascential,给10年的收购行动画上了一个句点。
总的算来,IBM在10年内所收购的软件公司达到了43家,包括大量价格低廉的,不知名的小型软件公司。而这些被收购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用户群与IBM都有一定范围的重叠,并且技术实力都符合IBM现有的技术方向。对IBM来说,最重要的一项收购则当属三年前,IBM花35亿美元收购的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这个收购表明了IBM向高附加值软件“服务”转型的目标。最终,IBM打造了三大中间件品牌:Tivoli,Lotus和Rational,再加上自身研发的数据库产品DB2和WebSphere,完整的软件产品构架已经布置完成,软件咨询与服务团队也建立完毕。
现在,IBM软件的脉络已经明晰,其十年收购史其实暗合了软件业界发展的趋势——整合。而对IBM来说,对高利润的追求,后PC时代IBM新霸主地位的确立,都靠“软件”这张牌了。
以开放“软”加速
“软件部门正在从一个不起眼的单位,变成现在非常受重视的单位,变成了公司中最富活力,最有潜质的部分。”宋家瑜在IBM已经工作了23年,掌舵IBM软件集团中国区也已经有一年,在感受到软件部门在IBM变得日趋重要的过程中,宋家瑜也和IBM一起在改变原有的一些商业观念。
“只有垄断才能赢得更大的利益,这条法则曾经让IBM深信不疑,并且收获丰厚。但在基于网络的软件市场上,这条法则真的失灵了,事实是我们越开放获得的越多。”宋家瑜对“开放”的理解可谓带有历史感。
1995年以前,IBM所有的软件都专属于IBM硬件,这样的“傲慢”似是在维护IBM“家族的荣誉”。但如果不改变这种做法,恐怕IBM还会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机,因为,开放和合作是IT必然的潮流,凡逆潮流而行的企业或者产品,都不会赢得真正的胜利,苹果机的遭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1995年开始,IBM转换了脑筋,开始与“敌人”合作,IBM要让自己的软件能够在其他厂商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上运行。现任IBM全球高级副总裁、软件集团总经理Steve Mills先生说:“我们在Sun、HP的系统上都有很大的业务,基于微软Windows的软件业务甚至高达数十亿美元。”
现在,开放已成为IBM的核心原则之一,IBM成为了开放源代码的坚决支持者,为此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成功地使Linux实现了在配置有多个芯片的高端服务器上运行。不过这也让人们怀疑,IBM这么做的原因是想撼动微软的垄断地位——事实也的确如此,IBM正将Linux这自由的软件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但不能否认的是,IBM对Linux做出了贡献。它激发了软件开发商通力合作,从而使广大程序爱好者和软件开发商共同建立起通用的平台。
今年1月,IBM宣布放弃500项专利使用权,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个决策被认为是IBM知识产权的战略转变,因为有声音认为“过多的专利破坏了软件开发商更新创造的自由。”而正是这种开放和自由加速了台式机和互联网革命。IBM在修正自己,同时也在给整个行业提出新挑战。同样,IBM的软件道路也会对整个产业带来震荡。
抽文:“垄断赢得利益”这条法则曾经让IBM深信不疑,并且收获丰厚。但在基于网络的软件市场上,这条法则真的失灵了,事实是越开放获得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