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Sun擎起复兴大旗?

Sun擎起复兴大旗?

互联网周刊  2005-09-26 16:07   陈琼

  如果以开放Solaris和Java为标志,Sun也许已经全力启动了复兴计划。

  麦克尼利也许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情愉快了。即使在去年,他以Sun公司董事长兼CEO的身份和老校友鲍尔默谈笑风生,并和微软签下和解协议时,他脸上的笑容在Sun依旧没有太多起色的业绩面前,也显得颇有些尴尬。

  而刚刚过去的Sun公司2005财年,麦克尼利看到了一份令人鼓舞的成绩单。虽然110.71亿美元的全年营收比2004财年的111.85亿美元下滑了1%,但净亏损只有1100万美元,2004年的这个数字是3.88亿美元。而且就在2005年6月,Sun还花了大笔现金分别收购了StorageTek和SeeBeyong Technology两家公司。如果不计入一次性收益和支出,Sun在2005财年的净利润为1.84亿美元,这要大大优于2004财年净亏损7.91亿美元的状况。麦克尼利对Sun在2005年的表现很满意,而且他还预计,2006年Sun的业绩仍将会保持持续增长。

  更重要的是,Sun在最近的几个月中,陆续做出了将Solaris和Java部分源代码共享给开源社区的决定。尽管许多人都觉得Sun的动作至少慢了5年,但对于一向特立独行的麦克尼利而言,这些几乎已经是他的底线了。而且,大家似乎已经看到了Sun复兴的希望。“其实,Sun的财报表现无所谓好坏,而主要是显示了,他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有分析师这样评价道。

  
  开源时代

  为了确定这样的方向,麦克尼利已经犹豫了十年。“你如果问麦克尼利,他会说,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决定把Solaris和Java开放给大家,这的确有点晚了,如果早些做的话,对大家也许都会有更好的结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Sun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Crawford Beveridge承认,这样看似容易的开源决策,其实在Sun内部也经历过很多激烈的辩论,老一辈的员工担心开源之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而新一代的技术青年更愿意离IT业的主流更近。

  但就像Crawford所说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Sun在继续关注生产时,忽视了生产线上的结构,以及IT行业内的一些新趋势,比如开源和文化方面。正因为如此,Sun才会在最近几年出现了巨大的转变。”有分析人士曾经这样评价Sun对于Java的矛盾心态:“Sun以推动新技术流行起来的广阔胸怀却让竞争者因Java 获利,而买单的却是Sun自己。”而对于开源,尤其是Sun引以为傲的Solaris,其态度与对待Java的如出一辙。在众多竞争对手的合围下,Sun在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自2000年至今,已经萎缩了一半。开源时代的到来已经是谁也抗拒不了的趋势,Sun必须下定决心。

  因此,当麦克尼利出现在9月13日开幕的2005 Java中国开发者大会主会场时,他再一次强调了一个多月之前在美国举行的JavaOne大会上所提出的“参与时代”的理念,无疑,站在这个时间点上看,这几乎就是“开源时代”的代名词。麦克尼利后来在面对媒体时也承认,其实我们自己也对Java在十年来的巨大发展感到惊讶,“有人把我称为远见卓识的战略家,认为Sun发明Java的时候就知道其十年之后的进展。但实际上,我们也没有想到Java现在会拥有那么大的应用群体,以及如此巨大的能力和影响力。”

  今年是Java问世十周年,Java之父James Gosling跟随麦克尼利一同出现在2005 Java中国开发者大会演讲台上的那一幕,因此显得意义非凡。“Sun花了很长时间做工作,严格完善Java优异的跨平台兼容性。而且现在,在世界上只有Java能够实现从智能卡、手机、服务器再到大型主机的垂直性兼容,并且可以跨越Mac OS、Solaris、Linux和Windows等等操作系统平台。”在James Gosling眼里,Java的伟大并非只停留在未来的Web服务上,“同为跨平台的开发语言,PHP和Pearl的问题要简单得多,它们只需运行Web服务。尽管Web服务是很重要的,但对Java也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
 

  迎接复兴

  “看未来,我觉得同样激动人心,虽然不能确切地预见未来是什么样的,但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位数甚至是三位数的增长速度,以及Java开发平台方面的努力,”麦克尼利说,现在建立在技术共享基础之上的Java经济体系在全球已经拥有千亿美元的规模,“地球上已经有25亿台Java设备,其中包括7亿部手机,7亿台个人电脑。”而且,Java技术在DVD、PC机、机顶盒、游戏机等等家庭领域内的应用也会逐渐变得非常普遍,“我们可以想象它能够给整个计算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而且截至上月,Sun免费提供给用户的Solaris 10已经被下载了200万次以上,但以开源软件姿态出现的Solaris还只是开源社区内的新人。“Sun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不欢迎开源的,” Crawford告诉记者,“那么现在我们既然这样做了,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扭转人们固有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对于Sun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坚定“他们所选择的新商业模式能够赚钱”的信念。

  Sun公司总裁施瓦茨也一再强调,开源软件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任何收入,只是它使用的商业模式不同,而且“开源软件在推动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方面将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为此,Sun小心翼翼的为其已经开放了部分源代码的Solaris和Java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开源模式,Crawford说,Sun给开发者利用自己的创新获取商业利润提供了很多机会,他们不需要像Linux所遵循的GPL那样,把知识产权回馈给社区。

  在外部环境方面,Sun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理性的时期。“我们从微软那里得到了27亿美元的赔偿。比赔偿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10年的安静,就是这10年中不再需要有任何版权问题的官司。”不久前访华的Sun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赖新歌(Larry Singer)对记者说,“同时在这10年中,微软保证开发出一个运行Java的虚拟机来,而微软也希望Windows能够在我们的企业级硬件平台上运行。”赖新歌说,其实Sun在感情上是不愿意与微软和解的,“但毕竟这样做能让所有的事情简单一些。”这已经不再是那个桀骜不逊的Sun了。

  James Gosling把今年的JavaOne大会称为Java这十年历程中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和IBM又续签了一个11年的合同,这基本保证了Java在下一个十年内的主要开发投资。”看得出来,在“选择”当道的时代,Sun不仅已经尝试着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目标,同时也在极力的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留给自己更多的余地。“没有选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而没有创新,你将几乎一无所有。”麦克尼利这样说道。
 

  “Sun仍然很有吸引力”

  —专访Sun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Crawford Beveridge

  《互联网周刊》:在前不久的JavaOne大会上,Scott和Jonathan都谈过“参与时代”的话题。在开放Java这个问题上,很久以来,业界包括Sun自己都有过很多的犹豫和争论。Sun在最终做出这个决策的过程中,在内部有没有出现过一些激烈争论?

  Crawford:的确有很多很多你提到的这些矛盾。你如果问Scott,他会说,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决定把Solaris和Java开放给大家,这的确有点晚了,如果早些做的话,对大家也许都会有更好的结果。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争论主要来自两派,一是以新员工为主的年轻一代,还有就是像我这样的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曾经在传统公司工作过的一些老员工,我们会在改变公司商业模式方面产生疑问:你怎么能把自己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免费提供给别人,而且还能赚钱呢?

  《互联网周刊》:开放Solaris源程序、免费提供Solaris 10,究竟能给Sun带来什么收益?

  Crawford:我们其实也一直在讨论,是不是开放了源程序就没法再赚钱了,我的答案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有两个途径是可以获得收益的。第一是扩大Solaris社区,我们提供一些相关的软件工具,社区本身也会有一些创新,这样会创造出更多销售硬件的机会。另外,现在Solaris 10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200万次,其中的很多用户是把其作为一个稳定的内部系统来应用的,这些用户会希望得到一些使用的保障,甚至会要求得到很高的可靠性,Sun因而可以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的合同,比如GE,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是很大的一部分盈利。

  《互联网周刊》:Sun最近几年来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步伐,在企业文化方面,您觉得Sun做出了哪些改变?

  Crawford:我们在最近四五年来,的确做了很多改变。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末,Sun在继续关注生产的时候,忽视了生产线上的结构,以及IT行业内的一些新趋势,比如开源和文化方面。正因为如此,我们公司内部在最近几年有了巨大的转变,对于Sun而言,这是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我并不觉得这很乏味和缺少热情。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大批在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左右离开Sun的人,他们可能去了雅虎、戴尔,但在最近又都回来了。他们觉得,那些地方的氛围和文化也许并不适合他们,而Sun仍然具有这样的独特文化。

  《互联网周刊》:现在的时代,比如Google那样的公司可能会对技术人才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您觉得Sun现在对于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还像以前那样大吗?

  Crawford:可能你看到我岁数比较大,就认为Sun是一家很老的公司了,其实不是这样,在对人才的吸引力方面,我们和Google还是不同性质的公司。Sun对人才还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比如我们吸引了James Gosling,而且通过他又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他们愿意为James Gosling或者说是和他一起工作。Google现在是个大热门,很多年轻人选择Google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公司文化或者技术文化方面的向往,而是为了经济收益。只要Sun能继续保持现在这种能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才智的氛围,我们对年轻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互联网周刊》:您对Sun比较浓郁的Blog文化氛围如何看待?最近两周Sun的Blog圈子里有没有比较热门的话题?

  Crawford:对于Blog,我很喜欢它,但自己不会去写。Scott 和我一样,我们的个性都不是那种可以每天坐在那里,写一些自己的心情放到网上给大家看的人。但是Sun的确是有2000多人都有自己的Blog,并且有专门的社区,会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我每周至少会看一两次Jonathan的Blog,还有我们的CTO(Greg Papadopoulos)的Blog,上面会有一些研发方面的趣事。最近Jonathan在讨论一个有关DRM的话题,是不是可以为DRM建立一个类似社区形式的开放组织,并且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尝试制订一个有关DRM的开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