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年一度的LinuxWorld大会照例又选择了8月在全球陆续登场,但“火热的夏天” 还是对Linux阵营的一种隐喻吗?看看Linux在最近一年间不温不火的表现你就会明白,那个曾经充斥着无数追捧者和他们澎湃热情的年代,已经渐渐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对Linux感情用事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用户变得更加冷静,更加实际。”一年前微软平台策略总经理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访华时曾对本刊记者说过的这句话,放到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仍显得寓意无穷。
重绘路线图
对变化反应最快也有着最直观体现的,自然是那些围绕Linux错落分布的新旧势力。IBM这个全球最激进的Linux风潮“鼓吹”者,在近一年来的表现似乎显得过于稳重和温和,甚至变得有些“沉默寡言”。其软件集团的掌门人史蒂夫·米尔斯(Steve Mills)在今年旧金山LinuxWorld大会上的发言中规中矩,除了继续强调Linux日趋主流和日益成熟之外,顺便还提及了热门的虚拟化技术和IBM在整体性解决方案上对Linux的支持力度。这其实也与IBM战略转型的收尾工作遥相呼应。
和两年前相比,现在的IBM已经不再仅仅只把Linux作为一项和产品相关的技术、“一件销售硬件的工具”或者是为其战略布局而走出的一步棋了。从IBM在LinuxWorld大会上所传达出的消息看,IBM正在采取一种面向垂直市场的新策略,为各细分行业如汽车制造、零售和金融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不再是为了每种类型的客户制造可以运行Linux的硬件产品。无论是随需应变还是整合战略,Linux的影响力都被IBM融入其中。而横跨于IBM的全球服务部(IGS)、硬件和软件集团之上的各种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中,Linux也成为了贯穿始终的链条。
与IBM按其擅长的垂直路线重新打造Linux形象不同,惠普在Linux方面的策略表现出了鲜明的水平模式色彩。“我们所实施的全球性策略,就是和所有应用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一起紧密合作,共同提供业界最好的东西,”在8月17日北京LinuxWorld 2005的开幕当天,中国惠普副总裁兼企业存储及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陈明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所能做的每一部分工作不一定都是业界最好的,但是我们会和优秀的应用软件厂商配合,提供业界最好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或者说和大家来共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惠普的观点很明确,“只谈Linux很难落地,我们需要从可靠性、开放性、应用成本和经济性等等方面帮助客户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惠普有200多个开源项目,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移植到了NonStop服务器上。”Martin Fink对记者说。作为惠普全球副总裁,Martin同时还是开源和Linux机构及NonStop企业部门的总经理,全面负责整个惠普的开源和Linux战略。这样的部门设置和IBM把Linux放在软件集团内部管理的方式迥然不同。不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Martin也明确表示,IBM的Linux策略重心其实并不在软件部门,“他们的Linux是非常密切的和其硬件部门结合在一起的”。
除了像IBM和惠普这样的集团势力之外,几大Linux厂商也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2003年11月收购了全球第二大Linux厂商SuSE,并获得了IBM 5000万美元的注资之后,Novell开始旗帜鲜明的投身Linux大业,似乎找到了丢失已久的自信。在寻找自己定位的过程中,Novell也逐渐意识到,对Linux有着特殊感情和需要的中国市场,决不能轻易错过。今年2月,曾主管IBM大中华区Linux事业部的张先民被Novell挖走,并出任了亚太区总经理;8月17日的LinuxWorld 2005大会上,Novell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ack Messman带着其麾下的一众高管和四项最新投资计划高调亮相,而且亲自做了名为《Novell:Linux和中国》的主题演讲。据Novell说,在中国今年上半年的Linux市场上,Novell取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同风风火火突进中国市场的Novell相比,长期保有“世界最大的企业级Linux系统供应商”这一称号、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一年的Red Hat要低调很多。按照Red Hat亚太区副总裁Steve McWirter的看法,中国目前的市场状态其实和3到5年前的美国很像,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让用户觉得有足够的人员以及丰富的应用和服务来支持他的业务,“关键是ISV可以开发相关的应用来保证Linux的发展基础足够强壮”。
根据中国市场的现实,Red Hat开始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Linux生态系统的培育方面,开通了中国的Fedora镜像站点,并且和IBM共同发起“ISV联合赋能计划”。换个角度看,当商业上的诉求已经不再是这些Linux势力最急于获得的价值,理性年代的全面到来也就不可避免。
理性年代的价值观之变
微软在过去近三年中对Linux和开源阵营的态度变化,也从另外的角度,很微妙的折射出了理性年代中的价值观变化。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微软甚至在不久前的旧金山LinuxWorld大会上宣布,将正式成为Linux阵营中普通的一员。“Linux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我们有力的竞争对手,而我们也会积极应对。”微软系统平台策略主管Ryan Gavin承认,微软已经认识到了Linux强大的一面。
但微软现在考虑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如何用更丰富的手段去攻击Linux的弱点了。尽管从两年多以前,微软就开始陆续抛出有关Windows与Linux对比的第三方研究报告,甚至还在其网站主页上专门设置了名为“Get the Facts”的特别栏目,大力宣称Windows相比Linux的优势。但是,“我现在就像个两面派,思考如何与Linux竞争的时间和如何与之更好地兼容以及互操作的时间是一样多的,”微软负责 操作系统技术策略的执行总监Bill Hilf在旧金山LinuxWorld大会上说,他正准备在微软内部启动一个关于开源产品研发的组织,其中可能还会包括一个Linux实验室,而且微软也很可能会采用与IBM、Sun和Novell类似的模式,把自己的一部分技术和产品开源化。毫无疑问,在微软眼里,Linux和开源软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是一群特殊的合作伙伴。
然而,无论微软如何改变姿态,盖茨统领的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商业软件公司。“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相比就好像是科学与魔术进行比较,”Linux之父托沃兹曾说,“在科学体系里,每个人的理论都建立在其他人的理论之上,整个系统是稳定而公开的。而魔术则不然,魔术师们都拥有一些秘诀,可是他们从来不会把它告诉别人,他们会保守这个秘诀并拒绝别人在它的基础上发展一些新东西。”现在这位魅力十足的“魔术师”引述第三方的观点说,观众正变得越来越理性了,他们发现其实获得“科学”的成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低。
对这样的看法,Martin并没有正面评价,“惠普认为,开源软件在TCO方面当然会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两个部分: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成本,另外就是因为能够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硬件而带来的成本节约。”按照Martin的观点,除了TCO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促使用户选择Linux和开源软件—更好的整合性以及更大的自由度,“首先在操作系统选择之上,其次就是在应用软件厂商的选择上,用户都可以得到多家软件供应商的支持。”Steve也明确表示:“虽然Red Hat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销售收入比例很小,但是我们给用户提供了选择权和另外一种方式。”
这些其实也正是开源软件之所以得到广泛流行的传统原因。“IBM所做的就是把我们的技术提供给Linux,并帮助和鼓励用户使用Linux。”米尔斯说,“在这一链条中,我们甚至并不需要Linux发行商去完成这些事。Linux的市场比Linux本身要大许多倍,因此围绕Linux的商机要比单纯发布Linux操作系统的商机要多得多。”
据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的Linux服务器业务营收增长速度达到了35.2%,这也是Linux连续第11个季度取得双位数的高增长。然而,“中国的Linux产业并不像大家期望的那样有很快的发展速度,”在前不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Red Hat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实这样说,“其中有人才、应用和专业厂商支持这三个方面的巨大阻碍。”而这些短板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补上。
“我们一直在探寻合作的思路。”陈实说,“Linux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可以创造价值,桌面、服务器、高性能、电信级、嵌入式、服务支持等等已经是比较传统的价值链了,今后应用软件的支持体系也可以是一条新价值链。”“以合作的目的和开放的心态,同时加上100%的专著,这个模式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实陈实的话,对于身处Linux阵营的各方新旧势力而言,都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