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 (2001-10-28)
“李东生原来想借IT概念在股市中圈钱的如意算盘却在纳斯达克的大崩盘中破灭了。与此一块破灭的还有吴士宏在TCL的位置。”
——《吴士宏淡出TCL权力核心 微软悲剧要重演?》
(《经济观察报》记者项建新)
项建新记者的这篇消息及评论,促使笔者对中国企业在互联网低潮中的信息战略进行了一些思考。
项记者的文章基于下面的这条消息:
“日前,翰林汇公司发布公告:由吴士宏任董事长、TCL为第一大股东的翰林汇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公开发行并上市。”
项记者作出了下面的判断:
“......关于吴士宏出任翰林汇董事长暗示吴士宏最终在TCL出局信号再次锁定了人们的眼球,因为如果属实,这将又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了,企业需要抛弃他们的信息战略吗?
项文中说:“李东生当初看中她的在IT企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她在IBM、微软担任过高层管理职务,这种IT产业管理的经验,是符合TCL未来发展要求的......但是李东生原来想借IT概念在股市中圈钱的如意算盘却在纳斯达克的大崩盘中破灭了。与此一块破灭的还有吴士宏在TCL的位置。如果再给李东生一次选择的机会,还会选择吴士宏吗?也许真正的答案只有李东生自己明白了。”
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了,企业需要抛弃他们的信息战略吗?
企业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特别是对于象 TCL 集团这样的与 IT 的今天和将来有密切关系的大型、涉及面广、在国内举足轻重的企业来说,今天的决策将会决定他们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命运。
是的,纳斯达克崩盘了,但IT技术的发展丝毫也没有受到影响,或者说发展得更健康了。请注意,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了,但互联网本身并没有破裂。互联网在整个人类生产、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李东生和 TCL 的领导团队在这个时刻惊慌失措以及迷失了方向,那将会是 TCL 的悲剧。
我对李东生并不了解,但看来他并非是那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人。
可以这样说,今天,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建立起目光长远的、生死攸关的信息战略。
非常可能,有一些战术上的细节今天还不可能看着很清楚,但一个明确总体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年六月二十二号他们公布 .Net 战略的时候,他们所描绘的只是一个总体战略,他们自己也还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许多将来发展的细节。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PC装配企业家柳传志在最近上海的APEC聚会上介绍比尔.盖茨时说:和盖茨相比,中国缺少战略家。
项文中说:
“当李东生跟她说,他知道吴士宏的理想,他也有一个理想,是想把TCL做成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这就触动了吴士宏,于是吴士宏又开始不安分了。但是她的这份不安份,李东生和TCL会配合吗?
虽然去年TCL避免用‘战略转型’来定义这次革命的性质,诸如‘TCL将由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变成全线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主流厂商和增值服务商;变成中国信息家庭新生活的缔造者’等种种说法,已经足以说明TCL的总裁李东生正在意图借吴士宏的信息战略,将TCL整体提升到另一个更具前景和速度的产业。
李东生曾经坚信,要做一个国际型的大企业,IT将会是‘龙门一跃’。这是他的‘IT情结’所在。而早在吴士宏到来之前,李东生已经开始通过收购开思、翰林汇、金科,介入PC。请吴士宏来,原本是要把这几个IT棋子用活,让其成为TCL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等到最终的战略出台,看起来却像织就了一张天罗地网,将TCL整个装了进去。TCL在业界的形象也随之完成了一次飞跃。”
TCL领导团队的这个总体信息战略,就算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完全是正确的。目前,他们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执行的时间表、具体的措施与行动、涉及的范围、人员的配置进行调整,是完全必要的。我的理解是,这正显示出TCL企业领导层的健全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控制能力。
“这样的吴士宏是李东生所希望的吗?”
—— 怎样衡量企业领导团队的素质
项文说:
“令记者记忆犹新,也颇有回味的是,吴士宏与李东生发生的第一次交锋是发生在2000年三四月份。这时在离吴士宏在TCL上任只有5个月。
吴士宏2000年3月刚刚TCL欲注资二亿发展互联网,TCL国际控股为落实拓展互联网产业,宣布向母公司收购电脑及流动电话等资产,预期下半年度完成有关注资计划。TCL执行董事吴士宏表示,TCL今年拟投入逾2亿元(人民币下同),支援互联网的业务发展。......
但是,TCL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却在4月向首都新闻界坦言:我还没有看清楚互联网的商业操作模式,在此之前TCL不会有大规模动作。TCL不会轻易触网。”
于是,项建新记者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下面的疑问:
“这样的吴士宏是李东生所希望的吗?”
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衡量企业领导团队素质的重要问题。
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大型的集团企业,领导层中的不同成员对发展战略有不同的看法,正是一个领导团队视野广阔的一种表现。关键的是这个团队能够统一认识,制定出明确的战略决策,每个人都能放下自己原来的看法,团结一致为施行统一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决策一定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领导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敏锐,对环境的转变进行积极的思考,对自己在执行当前的策略当中所经验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团队内部进行紧密的意见交换。只有这样的领导团队,才能引领企业在迅猛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乘风破浪。
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以后,全世界都在进行探索,有的公司合并了,有的公司开始了某些服务项目的收费,有的公司积极展开了跨媒体运作,有的公司寻求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项记者觉得吴士宏到翰林汇去当董事长,是一件天大的事、是被逐出权力核心、是悲剧重演。但是从TCL集团的角度来看,他们很可能是选中了翰林汇这家在开发信息网络及计算机软硬件方面成绩突出的公司作为信息战略的突破口。许多时候,在前进的路上要退一步,才能进多步。翰林汇可以发展,可以扩展它与整个TCL集团的其他部门和产品的关系,成为TCL集团信息战略的一个引擎,因此,它的潜力不可以被它今天的营业销售额所限制。
对于吴士宏来说,这样的一个变动,向她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舞台,从这儿,她可以导演出任何对业界有影响力的剧目,甚至是精彩的史诗。
历史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这也就是吴士宏之所以要离开微软和加盟 TCL 的根本原因。
回顾:谁的悲剧
吴士宏离开微软,按照项记者的理解,是她的悲剧。项文中说:“当年微软一个并非实权设置的一个职位,吴士宏非得搞不清楚规则,结果导致了失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吴士宏当时的抱负是“要么把中国公司做到国际上去,要么把国际公司做到中国来”。微软把这样的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将才压在一个摆设的位置上,究竟那是谁的悲剧呢?!因此我同意吴士宏的判断,正如项建新文中所说的:“吴士宏并未认为在微软是一个失败”。
当初,吴士宏到微软去,是经过非常慎重考虑的,双向选择持续了五个月。
一九九九年,吴士宏讲过下面的一段话:“我在微软公司的上司对我说:你就是为微软生的。微软公司虚席以待,‘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这一职位为我等了将近半年。而我选择微软,是因为它正迎合了我的梦想:要么把中国公司做到国际上去,要么把国际公司做到中国来。微软恰恰把执掌中国业务的金印托付给了我。同时,微软公司那种生生不息的创新拼搏精神、浓厚的危机感和我的个性也有某种深层的契合吧。......微软和中国给了我广阔的天地,我又想张开羽翎,让风声在耳边回响,再次超越自我,去迎接绚丽的梦想: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的软件企业’,为中国软件业写下丰盛的一页。”
然而,微软把吴士宏从 IBM 挖过来,实质上给她的只是一个“做秀的职位”。
离开微软!吴士宏是在捍卫自己的理想和生命的价值,那绝对不是金钱与虚名所能换取的。
人生、抱负、价值观 —— 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人生当中,目标会不断地改变。我相信,今天的吴士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对“权力、声望、金钱”的追求,她寻求的是努力与实践的机会,是实现理想和抱负的环境。这就是她为什么要选择到TCL而没有去可以获得更高收入的地方。
吴士宏曾经面临死亡,在四年间三次被发出病危通知书,但她暂时战胜了死神,回到了人生。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与常人所不同的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他们会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希望能够在这有限的生命当中活得更有价值。谁也不能永生,一百年也就只是那么三万六千五百天,因此,更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它的质量、它所发出的光和热。
题外话,吴士宏最令我佩服的一个行动,是她作为美资微软分公司总裁时,能够要求召开全公司追悼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三烈士的大会。那是一个超出了个人私利的行动,是在“搏炒”(广东话:做出引起被解雇危险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我想,并不是许多中国人会做的。
平心而论,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在刚刚踏入生命的春天的时候,只因为父母的所谓的“政治问题”,尽管是名校的优秀生,却在初中以后就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后来,为了改变命运,以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三年的英语课程。在考入IBM北京办事处的时候,通过了两次笔试和一次口试,接着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练出了专业的打字水平,通过了考试。进公司以后,后来又通过自修,考过了一门计算机语言考试。在IBM公司,她从工作内容包括沏茶倒水、打扫卫生的卑微角色做起,经过十二年的奋斗,最后迈上 IBM 高层经理的位置。她也曾经得到过到美国攻读高级 MBA 研修班的机会,开学日期已定、飞机票已经在手,但为了照顾病重的父母亲而放弃了。
后来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经历。
我想,许多生活和学习条件比吴士宏优越的人,在她这样的人生奋斗经历与成就面前,都会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羞愧。我相信,许多人如果处在她的境遇,今天只能是平平庸庸,甚至是一败涂地。
社会亏待过吴士宏,但她毫无怨尤,而总是在寻求作出贡献的机会。现在,她到了TCL,我们应当象关注自己的姐妹一样地对待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我没有读过《经济观察报》,但从名字上看,相信这并不是街头小报。
然而,它的记者却“挖掘”及写出了下面的一些文字:
“微软的一个本来做秀的职位,却被吴士宏搞的惊天动地;离开微软后,却用一本《逆风飞?》把微软给卖了,但是据说是微软授权的凌志军著的《追随智慧》里却把吴士宏的小人嘴脸给揭了个遍;到了TCL,总裁李东生说过,是因为需要吴士宏这样一个极具符号色彩的人物,需要去搞信息家电,需要去股市圈钱,......
“但是最近一则关于吴士宏出任翰林汇董事长暗示吴士宏最终在TCL出局信号再次锁定了人们的眼球,因为如果属实,这将又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吴士宏总是个与新闻有特殊缘分的女人,而好象她的每一个新闻都是为了准备下一个新闻的开始。
“该人士告诉记者,有些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比如吴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正如吴女士自己所言,‘十几岁时,除了自卑的活着,一无所有’。这种自卑感一方面成为了激发吴女士斗志的原始动力,但另外一方面也为吴女士埋下了性格上的隐患。这决定了她在微软的经历只能以失败告终,还将决定她在TCL将遭遇同样的失败。他相信,吴士宏女士在TCL的时日不会超过18个月,而现在刚刚过了18个月。
“记者怀着不愿接受吴士宏再次出局的现实,迅速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等了半个小时后,终于听到TCL的工作人员说:吴士宏来了。记者赶紧迎了上去,要求采访几个问题,本来下车后和李东生和另外一个人正在聊天的吴士宏一脸的严肃,说不行,但记者还是问了两个问题:一、你在翰林汇等公司任董事长是否意味着你的工作重心已经由TCL的权力核心向外围转移?二、你怎么看待最近关于你将从TCL出局的传言?但是吴士宏听完后就气愤地扭头走了。当记者要求采访李东生时,李也断然拒绝了记者的请求。
“记者随后驱车前往位于上地的翰林汇公司,见到了总裁周军先生,......周军对记者提出的‘吴士宏出任翰林汇董事长后在翰林汇的职责范围?吴士宏对翰林汇即将上市做了怎样的贡献?吴士宏出任翰林汇董事长后对公司的发展策略做了什么样的调整?如果吴士宏继在微软的失败后在TCL又一次受挫的话,作为原任董事长的你是否担心因为吴士宏的影响而导致翰林汇也遭受失败?’等一系列问题,几次欲言又止。表示对此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不发表任何评论,因为此事太敏感了。”
这种“狗仔队”式的、卑劣的八卦新闻手法,令笔者替媒体感到羞耻。
“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吴士宏在为中国的 IT 事业努力,至少在她到达TCL以后踏踏实实地做了三件事;而我们的顶着“大学良好教育”光环的记者,却在制造着这样的文字。
媒体与记者是“无冕之王”吗?他们可以凭着从“中文系”学到的的一点玩弄文字的能力而信口雌黄吗?
媒体是有责任的,也应当有良心、有正义感、有使命感。应当学习专业、经济、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应当努力培养高尚的修养与内涵,应当学会尊重别人。
愿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有毅力、踏实付出的人们获得成功。
中国特别需要这样的人。
(版权为作者雁鸣所有,链接、转载或复制请与作者联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