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边日出
2002年7月8日是个好日子。
北京拓林斯软件公司(Turbolinux)宣布了“全球最大的一笔Linux订单”:Turbolinux中标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加油站IC卡工程,提供25000套Linux系统,项目总金额约达260万美元。拓林斯公司亚太区总裁Ashok Pandey表示:“Linux服务器端在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市场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时机已经到来”。(北京青年报)一周之后,Turbolinux的COO周群先生做客新浪的嘉宾聊天室,介绍了Turbolinux的思路和成功经验。
Turbolinux创立于1992年9月,原名Pacific HiTech。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旧金山,1999年4月Turbolinux进入中国市场,当前在日本、韩国和中国有分支机构。1999年7月的一则新闻写道:“在Linux领域,拓林思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二大开发和发布出版商,是亚洲最大的Linux开发和发布商。……曾经在中国任教的拓林思公司总裁柯粟富(中文名)和公司副总裁美籍华人马秋霞都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中国的感情,这与微软的不可一世形成鲜明对比,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拓林思准备用Linux和微软在中国一争高下的决心”。
Turbolinux是中国Linux市场的排头兵,主攻企业级应用。先后三期融资的总额为9600万美元,2001年的营收约为200万美元。
二、西边雨
7月18日,星期四,多云见阴。
网络媒体LinuxGram刊登了名为“Reports Circulate that Turbolinux has Collapsed”的消息,流言随之在Linux社区传播:
“据称:主要的 Linux 企业之一 Turbolinux 于本周一倒闭。……Linux领域连续的商业失败使人们怀疑”开放源代码“模式的生命力。
近几个月来Turbolinux的员工已经从高峰期的345人减少到40人。……在第四轮融资中Turbolinux陷入了困境:投资方Dell Ventures 决定退出。”。(http://www。linuxgram。com/article。pl?sid=02/07/18/0626223
§ion=newsflash)
7月19日,LinuxGram发表了追踪报道“Turbolinux ‘Restructures’ US Operation”:“Turbolinux引为自豪的亚洲部分不受影响。虽然搁置了IPO计划,主管市场的副总Dino Brusco表示Turbolinux仍然希望吸引投资……Turbolinux日本公司的经理Koichi Yano表示:这只是对美国公司的重组而已,那里的业务量只需要不到10名员工。Yano认为Turbolinux的发行在美国做得不好,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亚太地区。”(http://www。linuxgram。com/article。pl?sid=02/07/22/1756204§ion=newsflash)
同一天Turbolinux的总裁兼CEO Ly-thong Pham发给Linux Today书面声明,正式否认了倒闭的传闻:“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一位投资者在最后时刻撤回了投资。我们不得不立刻采取行动重组美国分部。……重组不会对亚太地区产生影响。”他对LinuxGram报道的其他内容未予置评。裁员自7月15日开始。
7月22日,Turbolinux的讨论组贴出了“拓林思公司公开信”:“作为全球最知名的Linux厂商之一,拓林思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目前,拓林思公司是Linux全球三大厂商之一,在中国,拥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今后,拓林思公司将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优秀产品。我们也期望着与各位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为中国的Linux事业发展做出努力。谢谢!!”
7月25日,计算机世界网(www。ccw。com。cn)刊载的“Turbolinux 在夹缝中觅生机”写道:“尽管Turbolinux公司通过裁员及关闭部门办公地点,但因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仍使得公司无法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Turbolinux公司的CEO Ly-thong Pham于7月4日表示,公司在美国的办公部门将重组,但公司仍继续业务,并将于下月提供更多的关于重组计划的内容”。
TurboLinux的境遇不是个别现象。Linux被认为在服务器和嵌入式市场表现尚可,但在其它领域进步缓慢,攻占桌面市场的努力接连受挫。由于无法确立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VA、Caldera等被迫进行重组,Eazel之类则关门歇业。
一边是“全球最大订单”,一边“只需要不到10名员工”。Turbolinux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耐人寻味。
三、United Linux:门前是非多
Turbolinux牵动了媒体的另一根神经。
2002年5月30日,Turbolinux和SuSE、Caldera、Conectiva等四家LINUX厂商宣布将于第三季度联手推出“UnitedLinux”,主攻企业应用。
Maureen O'Gara 在LinuxGram的评论中写道:“如果传言被证实,这无疑对几周前刚刚成立的United Linux 投下了阴影。该联盟由 Turbolinux、SuSE 、Caldera和 Conectiva 等二线厂商发起,意图推出共享的系统平台与市场领导者 Red Hat 竞争。……基于SuSE企业级产品的UnitedLinux主要针对Red Hat最新发布的面向企业的Advanced Server”。
联盟的成员拒绝评论有关Turbolinux的传闻,但SuSE于7月19日发表了简短的声明:“Turbo 或其他合作伙伴可能发生的变化不会影响UnitedLinux的发展,因为(UnitedLinux的)质量和进度由SuSE负责”。德国的SuSE在欧洲的企业级应用领域有不错的战绩。
另一家主要的Linux 厂商 MandrakeSoft 不久前发表声明,反驳了不加入UnitedLinux就会导致“分裂”的说法,表示MandrakeSoft不会加入该联盟。
MandrakeSoft认为“UnitedLinux 只是竞争者为了巩固市场而捆绑产品”,“自由软件的原则对 MandrakeSoft 至关重要,但在 UnitedLinux 的计划中却感受不到”。Linux 以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 (GPL) 为基础,强调软件可以被自由地获得和修改。UnitedLinux依照 GPL 规定公开软件源代码,却对可执行的二进制 (binary) 程序收费。MandrakeSoft认为UnitedLinux的作法背离了基本信条。
非赢利的Free Standards Group为将源代码标准化制定了 Linux Standard Base (LSB)。LSB是顶大帽子,好不容易扣在大伙的头上。不过Red Hat的Advanced Server 可能到 2003 年才符合LSB 标准。
虽然IT业的联盟有点让人看不透,也还有些规则:一、联盟对成员的价值决定了联盟的约束力和生命周期;二、“边际收益”递减。虽说“革命不分先后”,可各有心思。
门外。Red Hat拥兵自重,“标准”二字吓不倒他。Red Hat 和Oracle、DELL发布了听起来铿锵有利的“牢不可破的( Unbreakable )Linux”。
比赛已经开始。Red Hat上个赛季的总收入为1860万美元,来自企业客户的收入就占了1610万美元;3月份推出的主打服务器产品Advanced Server售价800-2500美元。“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
四、这样的自由
十字街头。红灯绿灯亮起来。
LINUX 的面前摆着两条路:
一、向左转:原教旨主义。坚持“Copyleft”,坚持自由地研发和交流。Richard Stallman等“真正的黑客”像公牛一样守护着圣殿;
二、向右转:彻底商业化。以IBM、SUN为榜样-Turbolinux就是IBM的合作伙伴;SUN 也要发行“自己的”Linux。不管黑客们愿不愿意,新的游戏开始了。
SUN的StarOffice曾经免费提供,但从StarOffice 6开始收费,而且帐单寄给了Red Hat 等OEM厂商。此举引得Red Hat的老板Szulik大动肝火。但Red Hat对自己的主打产品也采取了与Sun相同的策略。分析家 Stacey Quandt写道:“每个公司都把开放源代码的组件打包成有用的产品,然后把它们和支持服务一起出售”。问题是:卖的是100%的程序代码,但自己写的可能不到5%。“搭便车”的问题没有解决,产权纠纷的种子埋得深而且实。
“我们的商业模式?”SuSE 的前CEO Holger Dyroff问自己。“钱从哪来?两年前可没人关心这些”。一个有趣的提法是“构筑于open-source基础上的产权软件”。无论如何,“股东的钱是不是用来作慈善事业的。Linux 团体的理想主义与风险企业追求利润的深刻分歧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严重的对立”。( Gartner )
“教皇”Linus Torvalds 对重大问题拿捏着暧昧的分寸。随着“世俗社会”的繁荣,修道院的平静被打破了:MandrakeSoft们强调开放源代码精神,UnitedLinux 们则在通往自由的每一个路口修筑“工事”:裁决总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各地教会正在收取“赎罪券”来代替灵魂的拯救。教廷沉默。
沉默也许是因为胸-或者腹、腰-有成竹,也许是无可排遣的意乱情迷。沉沦的感觉如此酣畅,尖锐而丰满。
这世界。愈夜愈美丽。
当曙光在云层中呼哨,当晨风扑面而来、小鸟在枝头高唱,自由软件的阵营会像UNIX那样分裂吗?人们看到的将是毁灭还是重生?“免费”、“开放”、“自由”的旗帜悄然退场,那在台上翻跟头的是谁?
自由是什么?渔夫、鱼还是鱼饵?
摘自:www.chinaby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