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Sun被收购传闻半路杀出Google

Sun被收购传闻半路杀出Google


Sun被收购传闻中的收购方一直在微软、Oracle两者身上,现在Google也插进了一脚  近年来,欧美IT业内不断上演收购传奇,造就了众多巨无霸型的“航母”。初春乍暖还寒,业内再次上演激情收购传闻。  华尔街最近有消息传出,Google目前正密谋收购陷入困境的Sun,虽然具体涉及金额没有透露,但传闻宣称,如果交易成功,这将是IT业内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虽有炒作嫌疑,但江河日下的Sun依然成为业内的关注焦点。

  对于拥有近千亿美元市值的搜索巨人来说,收购Sun可谓易如反掌、小菜一碟,不存在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如果Google收购Sun成功,其最终为Google建立搜索帝国的理想贡献什么?能否为Google多元化的战略助一臂之力?  

没落的Sun

  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的Sun公司,曾经在IT行业有过极为辉煌的历史,是众多技术疯子的向往之地。而今,Sun可说是日薄西山,其市值也一降再降,人们对它的期望已经从100分降到了50分以下,成为“没落的太阳”。

  迫于无奈,Sun也选择了多元化经营之路。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逐渐向软硬件全线进军,其实也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至今已有硬件、存储、StarOffice、JAVA和Solaris等组建的产品平台。

  2005年,还有不少业内人士对顽强奋斗的Sun寄予厚望,希望其扛起公算大旗、力推Solaris 10以及深化开源之路等举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现昔日“美国网络四骑士”之风采。时至今日,曾经以开源先驱自居的Sun,却因种种机缘只落得一个“伪开源”的罪名。

  情况还不仅如此。

 Sun的多元化之路并没有获得成功。如今的Sun,正渐渐失去曾经笼罩在头上的王者光芒。在曾经呼风唤雨的数据存储市场,IBM、EMC、惠普等对手后来居上,一点点地蚕食着Sun的地盘;在操作系统市场,Sun原想凭借耗资5亿美元打造的Solaris 10重振山河,却被Windows和Linux等反将一军,市场份额少得可怜;在中间件市场,在甲骨文、SAP和BEA的穷追猛打下,Sun不断丢城失地,连连败退,份额急剧缩水。 

 作为Sun的主要竞争对手,微软、IBM和BEA等已经在各方面超越它。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调查显示,目前在应用服务器市场上,IBM的 WebSphere的占有率为37%,BEA 的WebLogic为29%,Sun已被挤出了前五甲的行列。Sun在Java技术线上唯一赚钱的是J2ME,并且盈利模式也不是软件销售,而是向支持J2ME的手机厂商收取许可费。在硬件、存储、数据库等方面,Sun则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可言。

  Sun的复苏再次被打上了一个大问号。 

 可以看出,Sun目前的处境令人堪忧,前景着实不明。在此存亡之际,Sun急需有人拉一把,不论是资金的支持,还是技术合作,对于Sun来说都是“雪中送炭”。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企业处于进退维谷之时,求生的欲望远远超过了独立的决心。按中国的话来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前不久,CEO麦克利尼一人就抛售了1000万美元的股票。此举,加重了人们对Sun有意出售的判断。如果Sun能得Google这样一个东家,或是与Google达成某种技术层面的全面合作,绝对是利大于弊,可以借力施力,摆脱“四面楚歌”的艰难困境。 

 Sun需要巨人提携,而Google也不会提供义务帮助。

  Google的尴尬 

 2006年以来,Google逐渐走出了股市神话的光环,开始归于常态,日渐走低。在前后不到一个多月时间内,Google经历了很多企业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股市起伏。  当美国司法部向Google索要搜索记录遭拒时,Google股价第一次大幅下跌。而当Google公布2005年第4季度财报后,其业绩表现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测时,经受了第二次大幅下跌。随后,其股价表现继续走低。 2006年3月1日,Google公司首席财务官雷耶斯对公司业绩发布警告,声称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放缓,希望股东和业界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减缓股市波动。此言一出,公司股价再次暴跌13%,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地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Google股价由高走低,多次暴跌,也是众多因素多年积累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是其业务单一、竞争加剧所致。

  众所周知,在业内还不懂得如何通过搜索引擎赢利时,Google开天辟地,闯出了在线广告的金光大道,赚了个钵满盆满。目前为止,Google有99%的营收来自于关键字搜索广告业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Google这种单一的赢利模式也为其今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Google单一广告越来越成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第二次创业的羁绊。业内分析家表示,目前Google在在线广告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高达64%,因此未来很难期望大幅度提升占有率。如果Google的业绩表现不够抢眼,华尔街分析家的努力也将无济于事。

  对于业务模式单一的致命弱点,Google内部也早已心知肚明。为了让人们继续保持对Google的信任,Google开始通过自身开发和收购两种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和业务范围。比如,Google收购无线搜索公司、广播广告公司,参股AOL等举措接踵而至。此外,Google也在积极招募从操作系统到硬件设计的各类人才。但即便如此,Google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统治网络搜索的野心。因为,这一市场诱惑太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且竞争对手又实力太强。因此,Google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处境被动。

 由于Google四处出击,从互联网到电脑,从操作系统到桌面软件,又从软件走向硬件,多元化的野心世人皆知,但也越来越偏离其主营业务。随着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乏力,新业务投入的持续增加,加之Google在与戴尔、苹果等携手过程中提高了推广成本,其赢利空间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

 未来,Google业务多元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利用Java与微软抗争 

 就在Google迷茫之际,Sun进入了其战略视野。

  2005年10月,Google与Sun的高管坐到了一起,表示今后要在Java、OpenOffice以及OpenSolaris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Google尝到了甜头。因为Sun所具有的,正是Google未来想进一步扩张的。双方能一步步亲密接触,也是业务扩张、取长补短的需要。特别在开源和存储市场,Sun毕竟经营多年,底子要比Google扎实得多,有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Google要拓展搜索之外的市场,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对于Google来说,Sun的价值首先在于Java。Java的种种优点,业内人所共知,知名度绝不亚于Windows。对于这样一件“宝贝”,Google自然是看着眼馋,很想占为己有,为我所用。另一方面,Sun虽然拥有这个宝贝,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些公司,依托于Java赚了个腰缠万贯,而Java的主人,还要靠拼命地推销它的服务器赖以为生。

  为此,Google正在进一步扩大网络搜索的范围与概念,在搜索引擎中不断融合Java系统,不但搜索方式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会得到丰厚回报。

  2006年3月10日,业内就传闻Google正在策划收购从事网络字处理业务的Writely公司。此举再次表明,Google决心要与微软的Office平台一决高下。此时回想,2005年Google宣布支持OpenOffice开源系统,雇用顶级程序员完善OpenOffice系统等举措,就是这种图谋的一个前奏。  但Google要想在软件市场赢利,与微软夺食,并非易事,一旦真刀实枪地上阵,将要面临诸多的困难。

  我们假设,如果Google拿下Sun,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整合Sun的多元业务。Sun可谓家大业大,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服务,一应俱全。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Google所擅长的。因此,要将这些种类繁多的业务重新整合,纳入Google战略的大盘子,恐怕是一大难题。过去,Sun尝试推行多元化战略,无果而终,Google收购后,多元化战略也不会顺风顺水。 

 此外,从目前Google搜索与Java之间的关系来看,双方就Java的合作也并不是很紧凑。如果用户在针对Google应用时只是单纯地进行互联网搜索,Java系统似乎无用武之地,长此下去,这样一件“精密武器”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被渐渐淡忘。

 困难重重,但Google与Sun还是充满信心。除了Java得天独厚外,两家公司之间,还有着不错的渊源。

 首先,双方人员之间的亲密和熟悉程度,在业内是少有的。目前,在Google内部的高层有一部分就来自Sun。双方合并,可以说是一家人的重聚,这在企业文化的整合方面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麦克利尼曾自嘲道:“和一名Sun公司前雇员坐在一起,对于我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已经和很多Sun前雇员一起,搅乱这一行业。”

  其次,双方都热衷于开源运动。尤其是Google,入道虽晚,但进步神速。借助双方业已建立的合作成果,很难说Google不会超过IBM、红帽、Novell等开源先锋。

  面对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Google和Sun都在寻找新的机会,面临新的挑战。是独立斗争,还是合纵连横,这一着险棋需要极大的睿智和眼光,显然他们似乎成竹在胸


摘自: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