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nx 中文化的隐忧
原作者:Rollaned
来源:linuxfab
前言 商业化的戕害
从去年中到今年,这一年多来 Linux 不单在国外快速成长,在台湾也逐渐跟上了脚步,从报章杂志的纷纷报导到使用人口的大幅增加,在在都令人为 Linux 在台湾的未来感到兴奋。不过,伴随著这些欣喜的背后却有许多隐忧值得注意,这些隐忧可分为三类 : 商业化的戕害、中文化投入太少以及两岸的消长,说这些是隐忧并不为过,因为若是不去正视这些问题,Linux 的中文发展很可能会遭受不良的影响。
商业化的戕害
商业化对 Linux 对 Linux 来说是不得不走的路,厂商自愿为了 Linux 抬轿是看在潜藏在其后的商机,没什么厂商会只为了发扬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或是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的精神而投入,开放源代码与自由软件对其而言是游戏规则而非传道者肩扛的十字架。
台湾投入 Linux 市场的厂商包含了网虎、翔威、百资等等,目前大家都是使用小虫先生(Platin)领导的团队整合发展的 CLE 中文套件,而最近发生的 \"源代码开放\" 事件让 Linux 社群对使用他人成果、自己的成果却不公开的方式极端反感、不去评论谁对谁错,重点也不仅在于对错,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道义上的责任,大量使用了他人的成果确只提只字甚至只字不提,这对原发展者是多大的伤害 ? 虽然或许GPL 或 OpenSource 的原则并未违背,但却违背了道义。
这样的行径对其他欲投入 Linux/OSS 市场的厂商无疑会起示范作用,于是钻 GPL/OpenSource 的漏洞,取巧盈私的方式将会大行其道。幸好台湾的 Linux 使用者都普遍已经有了 GPL/OpenSource 的观念,交相指责的巨大声浪迫使疑似违规的公司不得不加以澄清,先不论众多Linux 使用者的指责到底对不对,这样如巨浪般的反应就已经足以让所有的厂商体会到 Open Source Software 的游戏规则是绝对不容被挑战的,否则只有导致公司形象破灭一途。未来欲投入这块市场的厂商在遵守游戏规则之馀,也必须多多展现诚意,这对公司的形象上是绝对有帮助的。
在 GPL/OpenSource 的世界里,所有使用了 GPL/OpenSource 软件源代码所开发的产品都必须要公开其产品的源代码,但是事实上有很多方法可以规避这则条文,比如说目前 Linux 在嵌入式系统上的应用就是一例,Linux Kernel 的短小精干使得它非常适于作为嵌入式装置的操作系统,然而使用了修改过了的 Linux kernel 的产品是否应该要公开其源代码呢 ? 况且经过了包装之后,一般人很难窥探出其中所使用的是 Linux kernel,这就会形成了一个漏洞。
另外,竞争激烈的 Linux/OpenSource 资源争夺战也已经逐渐浮现到台面上,像是网络的 domain name 也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一个好记的 domain name 确实可以吸引较多人潮,但是在申请上却不必过于泛滥,也不应强取,目前台湾与 Linux/OpenSource 有关的 domain name 大多已经被注册了,其中包含了 :
linuxers.com.tw : Linuxer 杂志
linuxer.com.tw : 百资科技
opensource.com.tw : 百资科技
cle.com.tw : 网虎国际
slackware.com.tw : 网虎国际
debian.com.tw : 网虎国际
turbolinux.com.tw : 网虎国际
linuxfab.org : 网虎国际
linuxfab.net : 网虎国际
中文化投入太少
在厂商投入之前,Linux/Unix/BSD 的中文化一向是由众多先贤们自行发展,直到 Platin 的出现才逐渐整合了这些力量成为 CLE 团队,然而,中文投入的人力却依然太少,CLE 目前做得很不错,声势也浩大,但事实上这群先贤们的投入几乎都是非本业、非正职的方式,这反应了两个问题 :
真正资讯专业人士何以不投入 Linux 中文化工程
中文化的进程太慢
关于第一点,我真的不了解原因,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大概是他们大都被 Microsoft 收买、洗脑了,认为唯有 Windows 的相关产品才是值得亦步亦趋的致富康庄大道吧。关于第二点则是我担心的,非本业、非正职的发展方式将使得中文化的品质与进展大受限制,这一点有赖众多厂商的投入,在目前只有看到网虎有些成果,其他的则几乎还看不太出来。
另外,如果细心一点的人应该可以发现目前 BBS 上 Linux 版的文章数量极多,根据 http://bbs.openfind.com.tw/ 的统计,Linux 版的发言量已经是仅次于硬件版与破解版而成为电脑资讯类的第三大版了,这显示了 Linux 使用者的激增,然而分析这些发言却发现,90% 以上是问问题,5%是广告,只有最后5%才是稍具份量的心得分享;同时,七月份的 Linuxer 杂志也面临了看杂志的人很多,但愿意贡献心得的作者却是不成比例的少。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想这背后代表了至少两个意义 :
一知半解的人太多,高手太少
不愿分享
我想第一个因素应该远比第二个来得重要,出版社的老友就告诉我,许多 Linux相关书籍的作者往往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Why ? 因为会的就只那么多啊 !
这个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断层还会继续下去,直到本土的 Linux/Unix/BSD 作者逐渐成长上来为止,其实这也反应了台湾资讯界老是偏重 Windows 市场的心态,结果谁也没料想到 Linux/OSS 的崛起,现在这个后果大家得要共同承担,而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整合现有人力,并且培养更多新血了。
另外,由于高手真的是很难寻觅,各个公司之间争夺人才的角力战也纷纷开打,财力雄厚的公司自然容易招引为数众多的高手纷纷投效,但是过度集中的结果却又容易造成彼此竞争气氛的削弱,一但少了竞争,自然也就不容易激荡出有创意的产品了,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两岸的消长
最后一点,关于两岸的消长,虽然两岸三地同为 Linux/OpenSource 社群的一份子,理应不必分彼此,但是事实上两边的文字用语不尽相同,且使用的内码也不同,这在源代码与中文讯息的交流互动上形成不小的阻隔。
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在短短一两年内,连网人数就已经超越了台湾,在将来电脑人口的成长还会更为惊人。因为觊觎这最后的一块资讯大饼,几乎所有的台湾厂商都选择把根留在台湾,但是树干、树叶几乎全部都飞奔向了对岸,原因无他,就是台湾的市场实在太小了。
日本 Linux 市场的领导品牌 TurboLinux 就是看重了这块大饼,所以发展了 TurboLinux 简体中文版抢进中国大陆,没想到一炮而红,在当地造成极大轰动,甚至夺下软件销售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这还尚未计算自行下载/拷贝的使用者。几天前,TurboLinux 也终于推出了繁体中文版,这对台湾盛行的 CLE 中文套件是个重大威胁,虽然 CLE 做得不错是事实,但它终究是少数热心Linux/Unix 中文化的人士的心血作品,而非产品,如果照此方式发展下去,终究无法抵挡国际企业的庞大研发/行销力量,况且中国大陆上除了 TurboLinux 之外,尚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中文化产品,像是红旗 Liunx、CLEEX 中文系统、BluePoint 中文系统等等。我想说的是如果 CLE 持续以目前的方式发展下去的话,将来很有可能会被其他来自对岸更强悍的产品给取代,终而沦为一件艺术作品。
中国大陆的人才济济,也许目前来说,技术上不如台湾的 Linux/Unix 人才,但假以时日,如蚂蚁雄兵般的充沛知识人力很可能就会超越台湾。前一阵子的『开放源代码』事件,在我看来除了道义与条文上的争议之外,其实是很荒谬的,一个小小的台湾,不知道好好整合既有的人力来 do something,还在那边争论谁对谁错、谁强谁弱、谁好谁坏、谁盗用谁…等的问题,这实在是很荒谬的。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都不重要,而是还有更重要的事值得大家来努力。大家应该尽早放下无谓的纷争,共同整合起来,做出一些成果。
另外,资讯市场上的竞争原则是除非有文化屏障,否则就是 Go big or go home,两岸的文化区隔不大,很容易突破,因此这样的竞争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两岸三地的 Linux 市场,台湾投入 Linux 市场的厂商必须注意到这点,否则就真的得要回家吃自己了。
另外,去年墨西哥政府决定中小学全面采用 Linux,今年韩国政府也宣布主动支持 Linux,并且已经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探讨 Linux 的各种应用领域,而据尚未证实的消息来源指出,中共中央也下令将以 Linux 与自由软件作为软件发展的大方向。我们从这样国家级的政策不难看出 Linux 在他们那里的未来,现在我们这里是否应该开始好好想想自己了呢 ?
总之...
以上这三点是我成立 LinuxFab 在线杂志、观察 Linux 中文发展这一年来的一些心得,虽然 Linux/OpenSource 才刚刚起步,尚没有很多变数投入,但是及早因应总是应该的。对于目前中文化的进程我真的有些担心,或许我是过于杞人忧天了,但是希望我是多想了,否则这就是个大家都不能再忽视的问题。
发布人:netbull 来自:奥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