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开放源代码”开放不如从前?

“开放源代码”开放不如从前?

随着"开放源代码"模式从软件行业发展到其他行业,其局限性日益明显。

  每当因特网用户在Google上搜索、在亚马逊购物、或在eBay进行贸易的时,他们依赖于公开源代码的软件,这些产品通常是志愿者建造的,使用它们不花费任何费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网站都用Apache管理,这一个开放源代码的产品,对其竞争对手是个沉重的打击。在线百科全书Wikipedia大约拥有260万个词条,共有120种语言,每天都要比《纽约时报》网站吸引更多的访客,该在线百科全书完全是由公众创造出来的。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开发药品的创举,人们利用它医治贫穷国家居民的疾病。

  用"开放源代码"的方法很快正成为各种生意的威胁和机会。虽然这个词最初是用来形容一种软件开发的模式的(在这种模式下,原始编程代码公开接受检查、修改和重新分配),但这一方法已经发展到离开其发源地很远的地方了。从法律研究到生物技术,开放商业行为已成为在线合作的一种主流方式。通过将"开放源代码"的产品与其他产品或服务打包,"开放源代码"产品正在被商品化,围绕着这一主题,新商业模式正在被建立。虽然这些商业模式可能不含有任何软件"源代码",但是"开放源代码"的标签可被广泛地贴在所有类型的商业行为上,只要这些商业行为是将非官方的个人的贡献融合在一起,用以创造出一些事实上会成为对所有人都免费提供产品然而,人们还不清楚,""开放源代码"

  到底能够如何创新和维持长久。如果"开放源代码"方法想要实践其承诺,那该方法必须克服其自身弱点。例如,该方法缺乏保证质量的方法,并且该方法仍然在想方设法、寻求更好地保护知识资产的方法。

  但人们最大的忧虑是,"开放源代码"方法的优势正是令人不安的主要原因。它的优点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出贡献;缺点是有时恰恰是关于"任何人都做"的问题。让项目对滥用者敞开大门,无论这种滥用者是出于善意的业余爱好者,还是有意破坏者。这就需要该"源代码"不断地自我管制,以确保其质量。

  去年12月,一个开玩笑的人写了关于一位美国前报纸编辑的词条,该编辑指责了Wikipedia,这让Wikipedia认识到这个教训。这位编辑的指责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他们质疑:如果一个事物是由群众的智慧建立起来的,那该事物怎样才能摆脱其"由乌合之众统治"的命运。

  让"开放源代码"行为正式化的需要正处于紧要关头,原因远远超出Wikipedia信誉问题。去年,通过一个漫长程序,人们开始更新通用公共许可证了。该证是个法律文件,她将一些"免费软件",例如Linux(一个操作系统,它的存在对微软的统治地位造成一种威胁),提供给公众。这次修订将赋予通用公共许可证应付诸如专利和在线服务之类问题的权力。起草程序采用了与软件生产自身相同的方法,依靠全球几百位投稿人的一次公开投稿。"我们正在做的是建立一个全球制度",纽约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和该许可证幕后法律建筑师EbenMoglen如是说。

  事实正在证明"开放源代码"特别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该程序并没有它们像最开始看到它们那样离奇古怪。为了成功,"开放源代码"项目已采用了类似于其竞争对手公司的管理方法。贡献者的动机往往是自身利益多过利他主义。并远不是门户大开的团体,这些项目常常在其中心包含一个小型的关系紧密的群体。

  例如拿软件来讲,代码主要不是由志愿人员编写的,而是由公司雇员编写的,因为一些公司认为它们将在某种方式上从该项目中获益,所以它们赞助这些雇员的行为。另外,尽管项目的产出是免费的,然而很多公司正在寻找途径从项目中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开放源代码"正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像个数字文化新事物了。

  那些无法对付"开放源代码"弱点的项目往往因失败而被放弃。确实如此,几乎所有这些项目都结束了。在一个为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而设立的在线网络中心,大约13万个"开放源代码"项目中,只有几百个还积极地活动着,能够产生一个有用产品的项目就更少了。很明显,阻碍"开放源代码"模式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本身。

  (李力编译自《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