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日前,第四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在哈尔滨市中心休闲广场开幕,开幕式取消了被众多媒体报道的“啤酒喷泉”计划,喷泉喷出了阵阵水柱。(8月7日《新京报》)
这是一则令人多少有些欣慰的消息。欣慰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啤酒喷泉”计划的被取消,大量啤酒得以节约。作为评论人,我们更为这一事件中,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而高兴。显然,正是由于此前市民和媒体对所谓“啤酒喷泉”计划的强烈质疑和批评,才迫使有关方面决定取消了开幕式上的“啤酒喷泉”。这是一个媒体和公共舆论监督发挥积极作用的典型范例。
这使笔者想起了以Linux创始人林纳斯·托瓦兹的名字来命名的林纳斯定律,即“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现”。这句话本来是相对于计算机技术而言,意思是“只要有足够的测试员及共同开发者,所有问题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发现,而且能够很容易被解决”。但实际上,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同样可以适用这一定律。有时候,媒体和公共舆论就是正义和良知的眼睛,只要我们善于、敢于让媒体和公共舆论发挥监督的作用,那么,往往也可以做到“让所有问题浮现”,并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显然,“啤酒喷泉”计划,正是由于媒体和公共舆论的积极及时介入,才使得其浪费奢侈等种种问题得以暴露。有关方面决定取消这一计划,不仅节约了大量啤酒,更使社会各界都能够从这一事件中获得关于节约的教益,而后者更是意义深远,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媒体和公共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其责任,不在于媒体和公共舆论的失声,而是由于某些部门和利益团体,总是试图左右乃至堵塞媒体和公共舆论的声音。譬如,恰恰就在此前不久,南京市有关部门就出台一项政策,要求媒体的监督性稿件必须与被监督者见面,并获得被监督者签字才能够发稿。这一在“保证被监督者也有发言权,防止媒体偏听一面之词”幌子下的举措,客观上显然只会导致许多批评性稿件更难发表,媒体和公共舆论的声音将泯灭于“深喉”中。尽管也有媒体评论对南京市的这一举措表示了质疑,但有关部门至今无动于衷。这一次,媒体和公共舆论并没有像在“啤酒喷泉”计划问题上一样很快取得成功,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次,我们触及的是权力的硬骨头,并且恰恰是管媒体和舆论的那块权力的硬骨头。
其实,要保证被监督者的发言权并没错,稿件要实事求是也非常正确,但这完全可以在监督性稿件发出之后,再给被监督者申辩的机会,媒体只要不刻意压制被监督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发言平台即可。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让媒体和公共舆论充分地发挥积极监督的作用,让更多的“眼睛”明亮起来,而不应该总是想方设法去给原本健康的“眼睛”戴上各种有色眼镜甚至是眼罩。因为,“足够多的眼睛,就可以让所有问题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