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开源 躲不开专利漩涡

开源 躲不开专利漩涡

记者  武汉


    “SCO是艘正在下沉的轮船”,华尔街分析师称。

    但下沉者有时更具杀伤力——把四周的事物一同卷进漩涡。

    即便SCO现在身陷财务困境,并不意味着开源拥护者可以沾沾自喜。

    法律风险,依然是开放源代码未来的最大难题。


    出于对开源的热爱,一部分人对SCO当前的财务困境津津乐道,甚至归结为以IBM为对手、与开源为敌的报应。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如果SCO自生自灭了,对于Linux乃至整个开放源代码产业的威胁也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没有这样简单。

    还有另外一种情绪弥漫:悲观。案情的反复,加重了部分用户对Linux的担心与迟疑。他们把SCO诉讼看成项上之剑,宁愿放弃Linux的种种好处,也不愿让自己置身法律风险之中。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个万全之策,以避免用户“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同倒掉”。

    我们今天再次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距SCO 2003年3月7日起诉IBM已整整两年,业界应该把关注从诉讼本身更多转向完善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机制。

    开源之风日盛,但是具体到对产业层面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本专题另一篇文章《 Solaris开源  谁最高兴?》将做典型个案剖析。


    SCO杀猴儆鸡

    两年前,SCO用尽全身力气,把诉讼的投枪掷向IBM以及背后的Linux。自此在业界的视野里,SCO只为诉讼而存在。

    SCO是美国犹他州的一家公司,尽管业务规模不大,却在以往的收购中拥有了对Unix系统的强大知识产权。两年前,SCO起诉IBM将其Unix源代码应用到了开放的Linux系统中。而后每年提高20亿美元的价码,迄今索赔额已高达50亿美元。

    SCO去年对使用开源操作系统的戴姆勒克莱斯勒以及Autozone两家用户也提出了指控,选择拿它们开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同IBM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非常有影响力。SCO当时还对全球1500家大型企业发出警告信。

    这些威胁几令Linux乃至整个开源软件产业人人自危。以至于权威的Gartner都由此建议:用户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在重要系统中使用Linux。

    所以有人断言:如果SCO赢了诉讼,十多年发展起来的Linux辉煌成果将化为乌有。

    弹冠相庆尚早

    美国公共专利基金会调查称:Linux涉嫌侵犯238件专利,其中还包括27件微软持有的专利。

    SCO为挽救业绩颓势而不惜与Linux产业为敌,但危机未减反增。日前,SCO再次受到纳斯达克的摘牌威胁,重演了2002年的危机。而在整个2004财年,SCO的收入下降46%,被认为是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到诉讼而不是业务上的缘故,还因挑战Linux而触犯众怒。

    于是不少人断言:SCO不行了,Linux的法律风险基本解除了,开源胜利了。但我认为,现在弹冠相庆还为时尚早。因为无论SCO陷入怎样的财务困境,只要它作为法律主体存在着,诉讼依然有效,甚至破产后依然有清算组织接手。最终的胜负还是完全取决于法院对侵权事实的裁定,如果SCO赢了,出现更多诉讼仍将在意料之中。所以说,Linux目前仍没有摆脱专利漩涡。

    IBM方面的“进展”是:今年1月底,法官要求IBM提供另外的11亿行代码(此前已经提供9亿行代码)及修改信息,同时还须提供3000名开发AIX和Dynix操作系统的程序员名字。这一消息很快被评价为“IBM首轮失利”。其实也不能这样看,因为提供证据是审理中的正常程序,并不能得出任何有倾向性的结论。

    当然,这给SCO寻找“蛛丝马迹”创造了更好的条件。SCO这一取证过程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因此人们在2005年或许看不到诉讼的结果了。除了法律程序之外,记者相信在漫长的等待中,等得起的IBM不乏主动机会,而因为诉讼而削弱核心业务的SCO或许会被迫进行资产出售或诉讼和解。因此,即使SCO胜诉,Linux未来也不会是死路一条。

    但是这件事已经对Linux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德国慕尼黑市政府本来决定在1.4万台计算机中安装Linux操作系统,而后因为诉讼未决、风险太大而搁置。据Gartner的数据,2004年全球Linux服务器市场增长了51%,达到了49亿美元。如果没有专利纠纷的阴影,Linux等开源软件的势头应当更迅猛。

    开源的法律风险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曾表示, “专利纠纷越来越让我感到忧虑。”

    开放源代码软件是一种公开源代码的软件,任何人都可以修改、使用、拷贝、分发软件的源代码。因此,开放源代码更易面临比私有源代码软件更多的侵权行为。因为根据美国法律,即使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未授权的软件代码也要承担责任。Morrison & Foerster公司知识产权法律顾问乔纳·邦德说:“如果Linux中采用了专利代码,那么所有运行Linux或使用这些代码设计Linux的用户都将面临侵权问题。这一点影响极为深远。”邦德还指出,开放代码模式最为致命的一个弱点就是此间充满过多的信任。

    如何让用户免受法律风险的干扰,业界有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建议用户在开始使用开放源代码的软件之前检查这些软件是否使用了他人拥有知识产权的代码。但是一个大型开放软件中包括数百万行无从考证的代码,做到万无一失显有难度。只能说,绝大多数用于商业用途的大型开放源代码软件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查。

    二是法律援助。2月1日,软件自由法律中心在美国纽约宣布成立,该法律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保护开放源代码软件及其开发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提供法律服务。HP和Novell提供法律免责承诺: 一旦用户因为Linux被起诉,将代为辩护并承担相应的费用。另外还有,Sun承诺不会因在开放源代码软件中使用与Solaris 相关的专利而起诉开发人员和客户,IBM承诺将不会利用自己强大的技术专利来对付Linux操作系统。

    开放源代码追求自由、开放,而知识产权强调保护专有,如何实现对立统一,为开源产业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相信已成为政府、开放源代码组织以及更多机构当前关注的焦点。

    开源大门闩不住

    开源大门洞开,IBM、HP、Intel、Oracle、Sun……纷纷投身进来。

    开源之所以大势所趋,因为大家可以共享完美理念、打破市场垄断、增加产品兼容性、降低用户成本等诸多好处。

    现在几乎在每类软件领域里都有对应的开放代码软件,比如数据库的MySQL可与IBM DB2和Oracle对决,而JBoss则可与WebSphere或WebLogic媲美。另外,在安全、编程语言、Web、办公软件等领域里,都可以发现开放代码软件的身影。很多交换机设备制造商也进来,比如像Cisco、Nortel、Lucent、Alcatel、Nokia、Avaya等都启用了Linux。

    开源,在很多时候是竞争的需要。比如IBM先后开放了Eclipse开发工具和出自Cloudscape数据库的50万行代码,日前又宣布无偿提供500项主要专利的使用权,目的就是打击微软及其Windows软件的垄断。不过,IBM开放专利并鼓励其他公司一同来建立“通用专利”,这种“协同创新”和开源的思路是非常吻合的。

    Linux的 成功同时降低了Windows和Java两者的重要性。Sun也不甘示弱,在宣布开放Solaris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源代码之后,又许诺将其Java技术变成开源软件。竞争双方互相叫板。比如IBM曾以公开信的方式督促Sun 开放Java的源代码,而当时Sun则反击:如果IBM将其WebSphere开放源代码化,Sun将开放Java。另外,微软这一专有软件大户去年也启动了新的专利许可计划,宣布开放4500项专利的授权许可。

    开放源代码也成为赢得联盟、获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微软此前为政府采购定单部分开放源代码,日前又有两桩事同样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Sun 向中国政府表示将进一步开放Solaris源码, SCO则表示向中国政府捐赠Unix源代码。说白了,瞄准的也是中国市场。  

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