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超越临界点 全球决胜Linux

超越临界点 全球决胜Linux


超越临界点 全球决胜Linux
--迎接 LinuxWorld China 大会的召开

雁鸣 美国,硅谷 (2002-08-25)


"我们为了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工作。如果微软不喜欢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他们可以跳进太平洋。"
-- Dell董事长、CEO 麦克.戴尔,《纽约时报》02-08-25

"Linux 成了第一个微软无法扼杀的对手。"
-- 《Linux-Online》 论坛


量变到质变 预言成现实

IDC在年初预言"2002年,Linux将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SUN公司宣布全面投入Linux、Red Hat公司宣布Linux桌面市场成熟并且发布桌面Linux测试版Limbo、Dell电脑公司宣布不再预装Windows并且让Red Hat负责替客户安装桌面Linux、中国Linux"扬帆"项目全面成功并开放源码。这一切标志着世界Linux开源软件运动发展的一次质量的跃变,标志着IDC关于Linux的预言在年中就已经成为现实。

IBM董事长兼CEO Sam Palmisano在去年的LinuxWorld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投资十亿美元发展业务。在今年的纽约春季LinuxWorld会议上,HP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Carly Fiorina作了主题演讲,而在上星期举行的LinuxWorld旧金山秋季会议上,SUN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Scott McNealy、Oricle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Lawrence Ellison、Google公司的总裁Sergey Brin、和IBM公司的资深副总裁Douglas Elix相继作了主题演讲。由北京科委副主任俞慈声率领的中国Linux代表团则首次参加了这个世界性的大会,并且在会议安排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Linux桌面"扬帆"项目全面成功并开放源码,同时在当天下午接受了向全世界广播的电视采访、介绍了中国发展现状、前景、正在进行的"起航"项目、以及显示了"扬帆"项目软件的界面。(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不到两小时,美国主要网络媒体InfoWorld就发布了题为"中国政府扬起Linux之帆"的专题报导。现在,只要在雅虎搜索引擎上键入"Yangfan Linux",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报导和讨论。)

现在,在全球的IT业界,下面的这些名字与Linux一起形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战略大推进:IBM、HP、SUN、Oracle、Dell、Red Hat、SuSE、Borland、Intel、AMD、Cisco、CA、BEA、BMC、SAP、Veritas、NEC、日立、SGI、和中国的"扬帆"与"起航"项目。

在这样的坚实行动之下,基于对Linux年增长率32%持续到2006年的预测(Unix是5%,Windows是9%),媒体已经作出估计,华尔街将会转变对Linux的看法。

北京政府采购,是"扬帆"与"起航"项目的起点。今天,当我们看到中国能够以实际的成果来参与这个伟大的世界开放源码运动成功发展,应当体会到北京市科委以及全力支持他们的政府部委的策略远见、信心与胆色。

除了在统计数字意义上的参与厂商数量与质量的跃变,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在市场公众心理上所引起的"信任效应"??过去Linux只被认为是社区业余爱好者和一批新创小公司的代名词,客户在决定他们的资金投入的时候,往往不可能很深入地去研究一种技术的发展前景,他们会按照"主流"、按照"背景"去作出选择。现在,当他们看到世界级的IT主将们的全力参与,以及Linux的众多成功案例时,就会对Linux产生信心。这种企业、客户和社区的正反馈循环激励效应,必将大大地加速形势的发展。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Linux主流化及标准化、与商业模式的成功,必将吸引大批应用软件与硬件开发商积极投身Linux市场,过去Linux所面临的应用软件少以及硬件驱动程序缺乏的状态也必然会很快得到改善。

根据自身的特点,各个主要IT厂商的Linux参与战略有所不同,SUN将会开发自己版本的Linux服务器与桌面系统,HP支持所有的Linux发行版本、自己不进行开发,IBM则采取一种两者结合的策略。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给厂商提供了在不同层次参与Linux的自由,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各种灵活的服务选择。

Red Hat、Dell和SUN同时对Linux桌面系统技术与市场的成熟作出肯定的判断、中国"杨帆"项目的成功及源码开放,都预示着Linux桌面应用将会有一个实质性的飞跃。

所有的这些参与Linux的厂商,他们都在竞争着发展Linux这种共同的的技术与应用。Linux技术与标准的开放性,决定了社区开发者、厂商和用户的共同参与,而不是由某一个厂商所垄断、控制并用于扼杀对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这种竞争的良性循环。

开放源码把大量人类宝贵的创造力从"重复创造"当中解放出来,例如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花费在不同公司版本的文字处理软件上面、相互企图用封闭的文件格式去扼杀对手。在开放源码的环境之下,创造力就可以在基于别人的成果的基础之上投入到新的开发上面。

在开放源码环境当中,公开标准的制定,大大地促进了世界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公平竞争。例如IBM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公开标准如Java和XML。因而就不存在花费大量时间在兼容上面的问题,例如著名的Linux桌面系统开发厂商Ximian公司就曾经被迫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去解决与微软兼容的问题。两年!工程师们可以创造多少新的东西!

在这次旧金山LinuxWorld大会上,九家厂商宣布他们通过了去年发布的"Linux标准基础"(LSB, Linux Standard Base)。LSB将帮助操作系统厂商明确他们的产品开发要求、帮助软件厂商开发基于同一标准的操作系统上面的应用软件,帮助他们的产品达到最广阔的市场以便取得成功,而Linux用户则可以放心地采购任何符合LSB标准的Linux产品、并且有信心他们将要获得丰富的应用软件。这是一种"全赢"的结果。


"客户胜利" 历史潮流

是什么使得Linux的商业应用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推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客户胜利、客户得益、客户选择权"。这是历史的潮流。

微软通过垄断扼杀了竞争,严重地限制了客户的选择、阻碍了技术与人才的发展、损害了整个IT行业、而它自己却获得了暴利。客户(包括许多厂商)在与微软打交道的时候,其地位远远不是大家口头上常说的"客户是皇帝",而是处于一种被控制、受威胁的状态。微软可以通过格式的不兼容去迫使用户升级,迫使用户接受他们的制定的、更加昂贵的许可证制度。微软也许至今还很得意他们经过多年经营而获得的这种强势,但他们完全缺乏一种从人文、哲学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的能力,因而没有可能认识到这一切逆潮流、损害客户的行为实际是在自掘坟墓。

高群耀在离开微软后的采访中说了一些非常意味深长的话:"…谁真心真意地对待客户,谁就能带来企业的成功。否则的话,没有可能。…在我经历的过去2年半当中,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诚心诚意地找到大家的共同点。…没有这种共赢的状态,是不可能长久的,不能把你的利益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之上,不管你的公司有多大,有多了不起,这都是不可能的。"

这些话,对微软在中国、在世界上的行为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当然,没有什么人奢望这些话会对盖茨有任何影响。

微软在北京政府采购当中之所以敢于要求为它的软件付出天价,就是因为微软以为它的封闭文件格式已经锁定了用户:不使用微软的软件,则无法打开过去的所有文件。这是微软垄断、控制、霸权文化的一次大暴露。微软在中国的政策,只是它的全球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尽管微软曾经有过既爱微软、又爱中国、曾决心把微软中国办成中国微软、达到"共赢"的、吴士宏这样的经理,最后也不得不黯然离开。今天,换上一个善于以甜言蜜语搞政府公关的人选,根本不可能改变微软的本质。

中国的信息化面临着资金短缺以及国家整体战略的问题,选择发展Linux的技术方向与中国的长远根本利益密切相关。

信息产业部"软件业"十五"专项规划思路"指出:"软件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安全。核心软件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在国家国防、经济、金融等关键领域大量应用国外软件,将会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势必为此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和军事代价。…发展战略…以Linux为突破口,发展我国自主安全的基础软件,…"

在科技部最近确立的软件专项重点当中,就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性能并支持国内外多种CPU和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特性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由Linux与办公套件等构成的以电子政务为重要应用领域的桌面操作系统平台"这样一个长远的国家安全与经济战略目标。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与经济共同体基于不同的原因而采用开放源码软件,其中包括:欧盟、法国、德国、瑞典、意大利、巴西、韩国、印度、挪威、丹麦、……


成功的商业模式 "务实"--决胜之秘诀

IBM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大型主机操作系统,但当Linux出现之后,IBM认识到Linux的"开放、稳定、适用性强、低成本、支持功能强大的网格集群等新计算模式、易剪裁与扩充、广大社区支持"的优异特性,而决定全力支持,投资十亿并且再追加三亿美元,在短短的三年之内以Linux为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多年以来,微软一直用"开放源码之下无法建立可生存的商业模式"、"开放源码阻碍创新"等论断来与自由软件运动对抗。IBM的成功,以事实彻底驳斥了微软的说法,对整个开放源码运动起了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性的、功不可没的推动。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最近表示,他注意到,Linux的商业运作帮助了Linux的推广、使得用户更容易接触到Linux技术。

不靠炒作,IBM Linux事业的成功,完全来自他们的踏实努力。进入IBM的网站,你就可以发现支持内部网、外部网、和互联网(intranet, extranet, internet)的多种成熟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并且,IBM也非常注重联合广大服务提供商共同开展业务。这是中国各厂商必须学习的企业精神。以投机的心态插足于Linux,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杨天行教授最近指出:"成功的应用是致胜的关键。"而过两天将要在北京隆重开幕的LinuxWorld China大会的主题口号就是:"务实的企业级Linux应用"。看来大家已经对此达到共识。


归去来兮,抛弃了"幸福"(Linux)的联想

Dell电脑公司已经对微软揭竿起义,它宣布不再全面预装Windows并且让Red Hat负责替客户安装桌面Linux、它也将开始在销售中捆绑Corel办公软件。Dell之所以要这样做,完全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以及自身对微软抗衡能力的认识。

Dell CEO 麦克.戴尔讲出"如果微软不喜欢…可以跳进太平洋。"这样的话,可见是这些年来已经受够了。

这此我们想到在不到一年之前"率众投降微软、彻底抛弃Linux"的联想。中国信息化需要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联想作为国内的一家大公司,在Linux方面的所做所为与世界的IT行业大公司的动态相对比,实在显得格格不入。

据说在向微软表态保证"全面预装Windows"的当时,联想所率领的各公司一共控制着60%的中国品牌机产量。以这种产量,如果大家能够团结起来与微软谈判,相信能够争取到低一点的许可证费用。然而,由于缺乏竞争的意识与意愿,采取抱团投降并且宣布彻底放弃Linux,结果只能是命运任人摆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天,当中国信息化对Linux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的时候、当联想将要面对由于Linux桌面而具有更大市场与价格优势的Dell的时候,能够采取些什么动作呢?柳董、杨总和刘军,片面跟随微软,对客户和对联想公司都不是上策。

"迟胜不为",中国的Linux开放源码运动希望有联想这样的国内主要PC厂商带头参与,为仍然有着大量低购买力企业、低购买力人群、和广大低购买力地区的中国信息化的迫切需求而一起共同努力。这毕竟是:

我们可爱的祖国。


(版权为作者雁鸣所有,链接、转载或复制请与作者联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